近日,市經濟信息委對外發布了重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方向第二批“揭榜掛帥”項目名單,共有5個項目脫穎而出,獲得立項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多個入選項目由兩江新區企業主導或參與其中,彰顯了該區域在機器人產業領域的活躍度。
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的終極形態之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重慶,這座擁有豐富制造業應用場景的城市,正積極把握這一“未來賽道”的發展機遇。面對這一新興領域,重慶如何布局,以搶占先機?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揭榜掛帥”項目旨在優選并培育一批具有潛力的“種子企業”,從而豐富和完善機器人產業生態鏈。據介紹,此次入選的5個項目均聚焦于生活服務領域,涵蓋了情感交互智能寵物機器狗、具身情感陪伴機器人等創新產品。
回顧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已公布了首批10個具身智能機器人方向的“揭榜掛帥”項目,這些項目主要面向汽車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開發,以及具身大模型關鍵技術攻關等生產研發領域。而此次的第二批項目,則更加側重于生活領域的應用,部分產品已在市場上投入使用,并獲得了良好反饋。
以“具身情感陪伴機器人”為例,該項目由馬上消費金融牽頭,聯合重慶大學、重慶市人民醫院等單位共同開發。該機器人入駐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后,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喜愛,展現了具身智能機器人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巨大潛力。
市經濟信息委表示,接下來,這兩批“揭榜掛帥”項目將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重慶市機器人產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重慶市正通過建立產業創新體系、加強產品應用推廣、提升產業生成能力、強化發展要素支撐以及加強協調聯動等一系列舉措,激發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領域的創新活力。
“雖然具身智能技術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處于起步階段,但重慶已經具備了發展這一產業的先發優勢。”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人工智能和關鍵軟件方面,重慶市擁有中科云叢、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機構的大模型產品及算法;在機器人本體集成方面,聚集了華數、七騰等一批高成長性機器人企業;在機器人本體配套方面,有重慶大學來福研究院和重慶來福工廠等,可生產面向具身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重慶市還擬出臺《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電子終端產業創新蝶變行動計劃》,計劃到2030年,推動該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通過實施“具身智能蝶變飛躍行動”,重慶市將推出面向典型應用場景的智能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進一步推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帶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關鍵。川崎(重慶)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旭東建議,應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并舉,通過“技術攻關、開源發展、開放場景”等方式,形成“技術、數據、商業”閉環的產業發展生態。
七騰、華數等機器人企業負責人也表示,重慶制造業場景豐富,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在制造業領域,由于環境相對固定且任務明確,具身智能機器人有望較先取得突破。例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自動駕駛、傳感器、機器視覺等細分領域,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有不少共通之處,兩類產業在供應鏈方面有大量重疊,一旦實現優勢疊加,將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商業化步伐。
市經濟信息委表示,鑒于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門檻高、研發技術復雜等特點,接下來重慶市將精準招引一批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產業“鏈長”“鏈主”企業,以進一步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