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輛銀灰色的純電動旅游大巴緩緩駛出貴安綜合保稅區卡口,車輪碾過地面發出輕微的摩擦聲。這批載著"貴州造"標簽的新能源車輛,即將開啟一場跨越兩千公里的旅程——五日后,它們將抵達西藏吉隆口岸,完成對尼泊爾客商的首次交付。
"這是我們第三批發往尼泊爾的整車。"貴州鴻途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外貿負責人柯黎站在車旁,手指劃過車身底部特意加高的底盤,"尼泊爾多山的地形,要求車輛必須有更好的通過性。"她蹲下身輕敲底盤,金屬碰撞聲清脆作響,"全承載骨架車身經過整體電泳處理,防腐蝕性能能應對南亞的潮濕氣候。"
車廂內,司機座椅的氣囊減震裝置微微起伏,32個乘客座位整齊排列,每個座椅扶手上都嵌著雙充電接口。"360kw電機功率配合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爬坡度超過25%,在加德滿都的盤山路上也能平穩行駛。"柯黎輕拍座椅靠背,"考慮到當地旅游業需求,我們在舒適性上做了特別優化。"
自今年4月在貴安綜合保稅區落地以來,這家專注新能源汽車進出口的企業已向尼泊爾出口32輛整車。柯黎翻開手中的訂單本,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交付數據:"預計全年出口額將突破2000萬元,現在每周都有物流車輛從保稅區發往南亞。"
貴安綜合保稅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條新開辟的"貴安-吉隆口岸-南亞"物流線路,是綜保區"2向3線"跨境公路卡班體系的延伸。"后期會根據貨運需求,打通貴安直達南亞的常態化卡班通道。"他指著保稅區內的物流監控屏幕,畫面中滿載貨物的車輛正有序進出,"就像給貴州產品出海裝了加速器,未來會有更多'貴安造'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