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協會近日在北京正式公布了2025年中國燃油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測評結果。數據顯示,本年度CACSI指數達到81分(滿分100分),與上一年度持平,繼續保持歷史最高水平。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品牌認可度和感知價值的持續高位穩定。同時,用戶抱怨率降至9%,忠誠度得分提升至79分,均創下近十年來的最佳表現。
在產品質量方面,質量可靠性得分達到80.5分,同比增長2分,達到近十年最高水平。百輛新車故障次數降至179次,較上一年減少9次。然而,故障分布呈現集中化趨勢,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和內飾三大系統的故障次數占比高達72%,較2024年和2023年分別上升16個和25個百分點。其中,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故障次數同比增加,而傳統結構部件的故障次數則普遍下降。具體故障排名前十的問題包括:“車內手勢控制失靈”“指紋識別失靈”“內飾異味重”等。
服務質量方面則呈現下降趨勢。銷售服務滿意度得分80分,同比下降1分,交車過程、線上服務和試乘試駕環節的降幅最為明顯。售后服務滿意度得分79分,同比下降2分,其中服務收費滿意度處于低位,服務效率滿意度從2024年的第三位跌至2025年的第四位。提升服務收費合理性和售后服務效率已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用戶對智能網聯功能的體驗呈現差異化特點。駕駛輔助功能的整體好用比例(78%)高于智能座艙(75%)。在駕駛輔助領域,“定速巡航”“防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和“車道保持輔助”四項功能配置率高且用戶認可度好,而“自動緊急制動”功能雖配置率較高,但用戶體驗較差,尤其在緊急制動距離判斷上需要改進。智能座艙領域中,“車載4G/5G網絡”“車聯APP”“車載映射系統”和“車載智能助手”等功能配置率高且用戶體驗良好,但“系統遠程升級(OTA)”因內容、時間與用戶需求匹配度不足,成為需要重點改進的功能。
用戶購車需求和消費偏好也發生顯著變化。“性能好”“質量可靠性高”“舒適性高”仍是用戶購車的前三大考慮因素,其中“質量可靠性高”的比重連續三年上升,從2024年的第三位升至2025年的第二位。“售后服務好”的比重同樣連續三年上漲,而“品牌知名度高”的比重連續三年下降,2025年較2023年下降6個百分點。滿意度模型顯示,品牌形象對用戶滿意度的影響力減弱,感知質量的驅動作用自2017年以來首次超過品牌形象,表明燃油汽車市場格局趨于穩定,用戶對品牌的認知逐漸固化,更關注產品與服務的實際供給質量。
在消費群體和購車權益方面,2025年燃油汽車新購車用戶比例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56%的用戶購車時會考慮多款車型。其中,增購和換購用戶的車型對比意愿遠高于新購車用戶,且更傾向于選擇德系品牌,對質量可靠性的關注度也更高。在服務權益方面,用戶對整車質保延長、免費保養等服務類權益的期待最為強烈。
中國質量協會自2002年起已連續24年開展CACSI測評,采用全球統一的先進標準模型,結果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統計顯著性,對用戶購車決策和車企質量改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025年的測評覆蓋了銷量領先的149個品牌車型,涉及全國35個汽車生產企業和41個汽車品牌。調查范圍覆蓋東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五大市場區域的101個主要城市,調查時間為2025年5月1日至8月30日,通過面訪和在線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到有效樣本23489個。測評指標體系包括總體滿意度評價、質量可靠性評價、性能設計評價、售后服務評價和銷售服務評價五個維度,調查由中質國優測評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組織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