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安’大模型已成為國家應急指揮總部的‘智慧中樞’。”應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長魏平巖在近日召開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自2024年8月正式上線以來,該模型已完成多輪技術升級,正在重塑應急管理全流程。
據魏平巖介紹,應急管理部自組建之初便啟動“應急大腦”建設規劃,但受限于早期技術條件,項目長期處于籌備階段。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突破,2024年推出的“久安”大模型實現質的飛躍,其核心定位是構建覆蓋應急全領域的專業智能系統。
在專業能力構建方面,模型通過海量數據訓練形成獨特優勢。研發團隊將數百萬份行業文獻、法規文本和事故案例納入訓練體系,使模型在礦山安全、危化品管理、防汛抗旱等20余個細分領域達到專家級認知水平。“通用大模型如同通識教育畢業生,而‘久安’更像深耕細分領域的資深專家。”魏平巖用比喻說明技術差異。
業務融合層面,模型已實現三級跳式突破。在指揮調度環節,系統支持語音指令秒級響應,全國應急網絡可瞬間聯通;現場執法時,執法人員通過手機拍攝即可自動識別風險點,系統同步推送法律依據和整改方案。目前該技術已在31個省級單位的日常監管、災害預警、辦公自動化等場景全面落地,基層單位衍生出47種創新應用模式。
工作流程再造是模型帶來的深層變革。傳統人工排查模式被AI視頻巡檢取代,系統可自動識別人員密集、粉塵堆積等23類風險場景。今年汛期期間,模型每日根據氣象數據自動生成巡檢任務,對重點區域進行智能掃描,成功預警多起城市內澇事件。在“竹節草”臺風防御中,浙江寧波應用該技術實現災害響應速度提升60%。
技術架構上,模型采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化底座,支持多模態感知輸入,在認知準確性、系統安全性等關鍵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魏平巖強調:“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義應急管理信息化,我們將持續深化‘久安’應用,推動應急能力生成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