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傳統商超巨頭永輝超市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自我革新。10月13日,一場推遲三周的新品發布會在行業內外引發關注,這場原定于9月25日舉行的活動,因臺風“樺加沙”影響而延期,其曲折過程恰似永輝當前轉型之路的縮影。
“整個行業都在內卷中掙扎,永輝也不例外。”公司管理層坦言,這場被內部稱為“胖改”的轉型計劃,承載著企業重生的希望。根據規劃,永輝將用2-3年時間突破生存危機,3-5年重建消費者信任,最終在5-10年內成為讓國民驕傲的零售品牌。這場始于2024年5月的變革,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
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葉國富在3月股東大會上立下軍令狀:2025年調改200家門店,2026年底完成所有存量門店升級。截至8月21日,已有162家門店啟動改造,9月下旬又有26家新店亮相。據內部人士透露,實際改造進度可能提前完成目標。但數量達標背后,質量提升才是關鍵考驗。
新任CEO王守誠公布的數據顯示,526天改造200萬平方米商業空間后,調改門店客流平均增長80%,60%以上門店盈利水平超越過去五年峰值。更值得關注的是,102家調改門店的顧客凈推薦值(NPS)超過40%,其中19家突破50%,遠超傳統商超10%-25%的行業水平,甚至超過沃爾瑪(30%)和盒馬(27%)。
這場變革的代價不容忽視。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關閉227家虧損門店,營收同比下降20.73%,凈虧損2.41億元,資產負債率攀升至88.21%,經營現金流凈額下降58.92%。但大股東駿才國際(名創優品間接控股子公司)展現出堅定信心,今年4月質押18.68億股(占總股本20.58%)用于支付收購款項。
“方向對了,就不要怕路遠。”葉國富在新品發布會現場草稿紙上的這句話,折射出管理層對轉型的執著。這種底氣部分來自名創優品的供應鏈資源,以及34歲新任CEO王守誠帶來的管理變革。這位從管培生成長起來的年輕領導者,上任后立即推動員工福利改革:店長年薪從16.8萬元提升至30萬元,2025年前8個月員工分紅超3100萬元,惠及3.2萬人。
“運營精力50%投入員工成長,30%用于流程優化,20%量化成果。”王守誠的治理哲學在廣州麗影廣場店得到生動詮釋。這家新開門店的熟食區成為流量引擎,下午2點半仍有顧客排隊購買烤雞、鹵味,該區域占商品總數30%,卻貢獻35%日銷售額。生鮮占比同樣達到30%,包裝食品與日用品占40%。
商品結構調整是另一大看點。首席產品官佘咸平宣布,公司將推動“商品中心化變革”,三年內鎖定200個核心供應商,打造100個億元級單品。自有品牌“DL”系列已推出橙汁、西梅干等12款商品,2025年計劃上架60款新品,五年內拓展至500款,目標使自有品牌銷售額占比達40%。在麗影廣場店,14.9元10包的紙巾、19.8元3公斤的洗衣液等DL商品需注冊會員且限購,顯示出稀缺性策略。
定制商品領域,永輝與伊利聯合開發的鮮奶、酸奶及冰鮮三文魚成為亮點。王守誠透露,三文魚單品在中秋國慶期間日銷超百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日用品區出現多款與名創優品風格相似的商品,如玩具槍、Hello Kitty玩偶等,印證了雙方在供應鏈協同方面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