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11.11發布會現場,一場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合作引發廣泛關注——廣汽集團、寧德時代與京東科技宣布組成“造車新聯盟”,推出以“線上直購”為核心的新能源購車模式。這一舉動被業內視為對傳統汽車銷售體系的直接挑戰,消費者未來或能像購買電子產品一樣,通過線上平臺完成選車、定制配置及下單的全流程。

傳統汽車銷售模式中,消費者需多次往返不同4S店比價、議價,購車流程繁瑣且信息不透明。而此次三方合作試圖打破這一困局:廣汽負責車輛制造與核心技術,寧德時代提供電池及能源解決方案,京東則依托其電商平臺搭建線上銷售渠道。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聯盟宣稱將降低中間環節成本,簡化購車流程,甚至提供“套餐式”配置選項,讓消費者一鍵完成個性化定制。
這一模式的核心優勢在于“去中間化”。過去,車企通過經銷商網絡分銷,層層加價導致終端價格虛高;而聯盟計劃繞過傳統渠道,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理論上可壓縮10%-15%的購車成本。京東的物流與售后服務網絡或能解決新能源車型交付周期長、售后響應慢的痛點,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

然而,創新背后也暗藏風險。業內人士指出,汽車作為高價值耐用消費品,其銷售涉及試駕體驗、金融方案、上牌服務等復雜環節,線上模式能否完全替代線下服務仍存疑。跨行業合作中,車企與科技公司的數據安全、責任劃分等問題也可能成為潛在矛盾點。更有觀點認為,若售后體系跟不上銷售速度,可能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
盡管如此,這一嘗試已引發行業連鎖反應。多家新能源車企被曝正在評估類似合作模式,部分傳統經銷商則開始轉型線上服務。對消費者而言,最直接的關注點在于:價格是否真能下降?服務是否更便捷?畢竟,無論行業如何變革,用戶的核心訴求始終是“用更少的錢,買到更省心的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