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艦火箭在第十一次試飛中,首次圓滿完成了“發射并返回”的全流程任務,為人類重返月球及登陸火星的宏偉目標注入了強勁動力。
當地時間傍晚,位于德克薩斯州的星際基地發射場,一枚高達120米的巨型火箭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拔地而起,劃破長空。這枚由“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艦”飛船共同構成的運載系統,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太空運輸工具。
試飛過程中,星艦展現了近乎完美的太空飛行軌跡。發射僅兩分多鐘,火箭的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便與第二級飛船成功分離。隨后,助推器執行了返航制動燃燒,精準控制返回路徑。而飛船則在完成上升燃燒后,進入太空滑行階段,并順利部署了8顆“星鏈”模擬衛星。這些衛星沿著飛船的同一亞軌道軌跡飛行,最終在重返大氣層時焚毀。
發射40余分鐘后,飛船開始受控再入地球大氣層,并成功完成著陸燃燒,平穩降落。此次試飛中,星艦真正實現了從發射升空到受控返回地球的完整旅程,標志著SpaceX在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SpaceX在此次測試中,對多項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驗證。任務重點包括助推器返航軌跡、飛船返航軌跡以及飛船隔熱系統的耐受性等。為測試極限,星艦的部分隔熱瓦片被故意移除,以重點檢測“脆弱區域”在再入過程中的耐熱能力。直播畫面顯示,飛船在重入大氣層時確實丟失了一些隔熱瓦片,但這屬于預想中的測試情景。
在任務最后階段,飛船還進行了動態機動測試和亞音速制導算法驗證,這些數據對于研發下一代“超級重型”助推器以及未來實現飛船返回發射場回收至關重要。
星艦的進展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具有重大意義。NASA已授予SpaceX一份合同,將星艦改造為月球著陸器,以支持最早于2027年執行的阿爾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任務。NASA代理局長肖恩·達菲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這次任務是“向著在月球南極登陸美國人邁出的又一個重要步伐”。
“當我們在為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做準備時,SpaceX今天在星艦測試中展示的每一步進展都強化了我們在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上的前進步伐,讓我們能夠搶在中國之前返回月球!”他補充道。
然而,盡管本次試飛取得了成功,但星艦面臨的技術挑戰依然不容小覷。SpaceX必須掌握多項前所未有的技術,其中推進劑轉移技術的研發尤為關鍵。NASA的航空航天安全咨詢委員會公開表達了疑慮,認為星艦的載人著陸系統版本可能無法按計劃支持2027年的登月任務。該小組成員保羅·希爾表示,根據評估,支持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的載人著陸系統仍需進一步優化。
推進劑轉移技術的一個主要障礙是具備該能力的首款星艦研發延遲,以及其猛禽發動機的改進工作尚未完成。盡管如此,SpaceX并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星艦不僅是NASA登月計劃的關鍵,更是埃隆·馬斯克更大膽太空愿景的基石。SpaceX總裁格溫妮·肖特韋爾強調,公司的目標是實現火箭的完全可重復使用性,這是降低發射成本的關鍵因素。作為世界上最大和最強大的發射系統,星艦在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該計劃旨在建立可持續的月球探索能力。
星艦不僅是實現登月目標的重要工具,也是馬斯克實現火星征服夢想的踏腳石。同時,它還服務于發射更重的Starlink衛星,這是SpaceX未來主要的商業活動之一。星艦的成功返回,標志著人類太空探索事業邁入了一個新紀元。
正如馬斯克所言,航天不應是一次性的壯舉,而應成為日常的運輸方式。這次成功讓地球與月球、火星之間的距離,似乎又近了一步。隨著第二代星艦完成“畢業考”,SpaceX已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