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奧體中心舉辦的萬人演唱會現場,中興通訊自主研發的AI系統「Co-Sight 2.0」成功應對了網絡流量峰值挑戰。這套基于超級智能體技術的解決方案,通過精準預測與自動化調度,確保了數萬觀眾同時使用移動設備時的網絡穩定性。與傳統運維模式不同,系統采用雙智能體協同機制——規劃智能體提前制定網絡重路由策略,驗證智能體實時監控執行效果,形成閉環控制。
該系統的技術突破性獲得國際權威認可,在meta與Hugging Face聯合發布的GAIA評測基準中,以87.04%的綜合得分登頂全球榜單。這項覆蓋12類核心能力的評測顯示,Co-Sight 2.0在復雜任務規劃、跨工具調用、多模態理解等維度表現卓越。其技術優勢源于對傳統智能體三大痛點的突破:解決垂直行業落地難題、提升信息檢索效率、消除AI決策信任危機。
在杭州奧體中心與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實際應用中,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聯合開發的「多智能體協同網絡運維方案」已驗證顯著成效。前者實現運維人力投入減少30%,后者推動場景流量提升20%。該方案更榮獲2025年GSMA Foundry網絡效率優化大獎,為技術商業化提供有力背書。據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國內智能體領域融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80%,但多數產品仍面臨「能用不敢用」的困境。
Co-Sight 2.0的核心創新在于構建全鏈路可信計算框架。針對通信行業特有的認知斷層與數據壁壘,系統設計五級可信信息架構:從多源異構數據感知層,到原子事實提取層轉化非結構化日志,再經權威知識驗證層剔除錯誤信息,最終通過邏輯自洽推理層生成可信決策。以網絡故障處理為例,系統可自動關聯BSS投訴與EMS基站告警,形成完整證據鏈,將工程師隱性經驗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知識。
為解決傳統AI線性推理的局限性,Co-Sight 2.0開發孿生推理引擎機制。在處理5G企業專線開通任務時,系統將復雜流程分解為DAG結構,識別核心網配置、承載網隧道建立等可并行子任務,實現效率提升與容錯優化。多智能體子空間設計則通過規劃Agent與行動Agent的分工協作,避免單一智能體「全能但不精」的缺陷,適配通信網絡多廠商、多技術域的復雜環境。
針對工具調用與數據互通難題,系統打造「感知-決策-進化」飛輪。當發現廠商私有網管與統一告警平臺存在數據孤島時,AI可自動生成連接器工具打通鏈路。更突破性的是,系統支持工具自主優化與經驗固化,所有進化過程均在安全驗證體系內完成,形成持續迭代的正向循環。這種動態進化能力使系統既能解決當下工具失配問題,又具備應對未來挑戰的適應性。
為降低企業應用門檻,中興通訊推出智能體工廠開發平臺。該平臺將復雜技術封裝為模塊化組件,提供「光纜中斷應急處置」「VIP客戶網絡保障」等行業模板。企業用戶通過拖拽式編排或自然語言定義,即可快速構建專屬智能體應用,實現從技術發明到場景配置的轉變。目前,平臺已內置覆蓋通信、制造、金融等領域的200余個標準化模塊。
在生態建設方面,Co-Sight 2.0開源業界首個三層智能體交互協議Co-TAP。該協議包含人機協同協議(HAI)、多智能體協作協議(UAP)、知識共享協議(MEK)三大標準,分別規范任務分配接口、工作流交接規范、經驗共享機制。通過GitHub開放的代碼庫與協議文檔,開發者可獲取系統核心組件與交互標準,為構建開放智能體生態奠定技術基礎。
當前,Co-Sight超級智能體及其交互協議已在GitHub平臺開放下載。項目開源地址與協議開源地址的公布,標志著中興通訊在推動智能體技術標準化方面邁出關鍵一步。隨著協同化、可信化趨勢深化,智能體技術正從概念驗證走向產業應用,而掌握核心技術與生態主導權的企業,將在這場變革中占據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