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于近日完成了星艦第十一次綜合飛行測試,此次測試標志著第二代星艦研發工作進入尾聲。測試中,超重型助推器與飛船均按預定程序完成關鍵動作,為第三代星艦技術驗證積累了重要數據。
本次測試使用的星艦組合體由S38飛船與B15.2超重型助推器構成。其中助推器為第八次飛行后的復用設備,33臺猛禽V2發動機中有24臺為重復使用部件。這種設計顯著降低了單次發射成本,體現了SpaceX在可回收技術領域的持續突破。
助推器測試重點聚焦著陸燃燒階段的發動機配置優化。在初始著陸階段,13臺發動機同步點火;進入路徑微調階段后,發動機數量切換為5臺,模擬第二代星艦3臺發動機配置的升級方案;最終階段僅保留3臺中央發動機維持懸停狀態,完整復現了"筷子夾火箭"回收場景的發動機工作模式。測試結束后,助推器按計劃墜入墨西哥灣海域,未進行回收作業。
SpaceX技術團隊透露,第三代星艦超重型助推器將采用5臺發動機作為標準配置。這種設計既能滿足飛行路徑微調需求,又為發動機關閉程序提供了雙重冗余保障。通過多階段發動機切換測試,團隊獲取了不同飛行高度下發動機啟停的精確動力參數。
二級飛船S38的測試項目更具創新性。在動態傾斜機動測試中,飛船通過優化后的亞音速制導算法,實現了著陸燃燒階段的精準姿態控制。隔熱系統測試采用極限方案,部分區域移除隔熱瓦并取消備用燒蝕層,直接暴露于再入大氣層的高溫環境,以此驗證隔熱材料的極限性能。
發動機太空點火測試延續了第十次飛行的成功經驗,在真空環境下重新啟動單臺猛禽發動機,檢驗其穩定性與可靠性。載荷部署測試中,星鏈衛星模擬器按預定程序完成亞軌道釋放,該設備在進入大氣層后自動失效。值得注意的是,飛船表面首次采用新型"脆皮覆膜"技術填充隔熱瓦縫隙,這種可降解材料既能提升隔熱效率,又大幅縮短了復用準備周期。
此次測試前,SpaceX通過官方渠道明確表示,位于Starbase發射場的Pad 1(PAD A)將完成第二代星艦的最后一次發射任務。測試數據將為第三代星艦的最終設計定型提供關鍵支撐,標志著該型運載器正式進入工程化應用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