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相繼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標準,最高繳費檔次上限大幅提高,3000元檔逐漸退出主流,5000元及以上檔成為新趨勢。這一調整為參保居民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空間,也反映出社會對養老保障需求的升級。
遼寧省率先發布通知,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全省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調整后,原400元、600元兩檔被取消,新增4000元、5000元兩檔,最高繳費標準從3000元提升至5000元。調整后,遼寧共設9個繳費檔次,覆蓋200元至5000元區間。
黑龍江、陜西、吉林三省也在2025年跟進調整。黑龍江自1月1日起實施新政,取消700元、900元兩檔,新增4000元、5000元檔,最高檔同樣升至5000元,但繳費檔次總數達12個。陜西從6月1日起調整,取消200元、400元、600元三檔,新增4000元、5000元、6000元三檔,最低檔從200元提高至300元,最高檔突破至6000元。吉林則一次性增加3000元、4000元、5000元三檔,最高檔從2000元躍升至5000元。
此前,甘肅、湖南、浙江已率先提高繳費上限。2023年,甘肅將最高檔提至5000元;2024年,湖南、浙江分別將最高檔提至6000元、7000元。目前,全國僅貴州、福建、寧夏三省最高檔仍為3000元,其余省份均已達到5000元及以上。
這一系列調整的背后,是居民參保需求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居民養老保險繳費總額達2275億元,人均繳費635元,較2023年的450多元增加近180元。參保居民選擇更高檔次繳費的趨勢明顯,反映出對養老保障質量的重視。
與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相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靈活性優勢凸顯。后者允許參保人根據收入情況動態調整繳費檔次,收入低時選低檔,收入高時提檔,且所有繳費均進入個人賬戶,包括財政補貼和利息。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年繳費最低已超9000元,且繳費年限要求更長(20年),繳費基數逐年上漲,壓力較大。若中途退保,僅能返還40%的繳費,存在虧損風險。
以遼寧為例,按最低檔200元繳費,財政補貼40元,年繳費240元,15年累計3600元。加上基礎養老金174元,每月可領約206元。若按最高檔5000元繳費,補貼180元,每月養老金可達863元左右。對于擁有土地的農村老人,每月500元以上的養老金基本能滿足最低生活需求。若想獲得更高養老金,需延長繳費年限至30年,或通過子女資助增加繳費。
業內人士指出,提高繳費檔次為居民提供了更多選擇,避免了“想拿高養老金只能選靈活就業險”的困境。這一調整既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也滿足了不同收入群體的養老需求,有助于提升整體養老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