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民事應急機構2022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起火概率存在顯著差異。每10萬輛燃油車中會發生68起起火事件,而同數量級的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僅發生3.8起。這一數據來自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80.2%的挪威,其統計結果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澳大利亞EV FireSafe機構的專項研究進一步印證了這種差異。該機構針對電動汽車火災的調查顯示,乘用車動力電池起火概率僅為0.0012%,而傳統內燃機汽車的起火概率高達0.1%。特斯拉2024年安全報告也提供了具體數據:其車輛平均行駛1.3億英里發生一起火災,遠低于美國汽車行業1800萬英里的平均水平,僅為燃油車起火概率的八分之一。
國內市場同樣呈現類似趨勢。2024年交通事故起火數據顯示,燃油車全年發生18360起火災,起火概率約0.0052%;新能源汽車發生550起,起火概率約0.00175%。國家消防救援局2025年最新統計表明,新能源車整體自燃率為0.0018%,燃油車則達到0.015%。這些數據表明,燃油車起火概率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倍以上。

盡管數據支持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但市場仍存在認知偏差。這種偏差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傳播效應差異,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的網絡傳播量顯著高于燃油車,同類事故更容易成為熱點;其次是技術認知滯后,消費者對電池安全技術的進步了解不足,如大圓柱電池的定向泄壓設計可在5秒內釋放50%熱量,氣電分離架構能有效阻斷熱蔓延;最后是滅火難度誤解,雖然電池火災復燃率較高,但80%以上的情況可通過BMS電池管理系統提前預警,而燃油車火災多因線路老化等不可預判因素引發。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突破50%,品牌數量持續增加。但消費者對自燃風險的擔憂仍是主要顧慮,這種擔憂與實際數據存在明顯偏差。行業專家指出,隨著電池管理系統(BMS)技術的不斷升級,以及定向泄壓、氣電分離等安全架構的應用,新能源汽車的自燃風險已大幅降低。不過,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嚴格遵守使用規范和定期維護都是降低安全風險的關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