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市場IPO熱度持續攀升,融資規模同比激增超兩倍,這一趨勢不僅重塑了投行業務格局,更引發了中外資機構對人才資源的激烈爭奪。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香港IPO募資總額達1829.1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555.81億港元增長229%,同時定增和配股募資規模分別同比暴增270%和570%。目前排隊企業超過200家,投行業務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面對業務量井噴,國際投行率先調整戰略布局。高盛亞太區(除日本外)總裁施南德公開表示,基于對中國市場活躍度的持續看好,該機構正加速香港團隊擴張,步伐較12至18個月前明顯加快。除香港外,印度孟買等亞太地區也同步啟動招聘計劃。摩根大通更將亞太企業銀行部門人員規模擴張至原目標的兩倍,截至2025年7月已實現20%增長,并計劃明年再增員20%。
主權基金與國際長線資金的參與熱情成為重要推手。據瑞銀觀察,境外機構對港股IPO的參與度創2021年以來新高,全球主流主權基金和長線基金更傾向選擇細分行業龍頭,具備穩定增長、現金流及分紅能力的企業尤其受青睞。這種資金流向直接導致投行人才供需失衡,香港市場優秀從業人員出現階段性短缺。
中資機構憑借境內外一體化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中信建投國際總經理助理沈杰指出,具備跨境協調能力的中資券商在產能緊張時更具優勢,境內投行人員可快速補充香港業務需求。瑞銀則通過全資控股瑞銀證券強化在岸業務,結合其深耕內地35年、香港60年的經驗,構建起綜合跨境服務平臺。這種模式使其在IPO、再融資、跨境發債等業務中具備綜合服務能力。
財富管理領域成為新的競爭焦點。隨著內地家庭儲蓄五年間增加55萬億元,跨境資產配置需求激增,香港正著力打造全球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中金公司財富管理業務國際負責人刁智海透露,其香港團隊從7年前的30人擴展至現在的150人,其中客戶經理達70名。該公司明確將香港作為國際業務中心,境內財富管理團隊規模達7000人,客戶經理近4000人。
瑞銀財富管理業務也展現出協同效應,其投資銀行部門通過深度洞察客戶投資行為和潛在需求,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摩根大通環球企業銀行亞太聯席主管Oliver Brinkmann特別提到,區域增長計劃中人才擴張與業務布局形成良性互動,這種策略在2025年人員規模翻倍的目標中已得到驗證。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當前投行人才流動呈現明顯特征:過去兩年因國際機構收縮戰略流失的人員,正加速向具備境內外聯動能力的中資機構回流。這種趨勢不僅改變了人才分布格局,更推動著投行業務模式向綜合化、跨境化方向演進。隨著A股與港股市場聯動性增強,中外資機構在投資銀行與財富管理領域的雙重布局,正在重塑亞洲金融市場的競爭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