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用戶在與AI助手豆包對話時發現,當不開啟深度思考模式且涉及消費話題時,豆包的回復中會嵌入抖音商城的商品鏈接。例如詢問冬季嘴唇干燥緩解方法時,在用戶進一步追問推薦好用保濕唇膏后,豆包會推送抖音商城的具體產品;當詢問冬季北京周末游玩去處時,若目的地已入駐抖音,豆包也會以藍字鏈接形式呈現。
原來,這是豆包在今年10月完成的重要功能升級——正式接入抖音商城。升級后,用戶提出消費相關問題時,豆包不再只是提供文字建議,而是直接推薦具體商品,并以藍色鏈接引導跳轉購買。同時,豆包還整合了本地生活與抖音團購服務。目前,這些鏈接跳轉的頁面與抖音商城一致,設有綜合、銷量、價格三種排序方式,店鋪名稱、價格和已售數量等信息清晰顯示。
據了解,該功能已覆蓋母嬰、美妝、家居等多個高頻消費品類。首批接入的商家主要來自抖音電商生態中評分4.8以上的優質店鋪,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推薦商品的質量提供了保障。
豆包接入抖音電商,是基于其龐大的用戶基礎。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8月,豆包月活躍用戶達15742萬,環比增長6.6%,超越DeepSeek登上中國原生AI App月活榜第一。
抖音選擇在雙十一前這一關鍵節點上線豆包購物功能,戰略意圖明顯。10月9日,抖音已率先啟動“抖音商城雙11好物節”,豆包的加入為抖音電商增添了差異化競爭力。豆包構建的“模糊需求 - 向AI提問 - 獲取商品解決方案 - 直接下單”全新消費路徑,極大縮短了決策鏈條,提升了決策效率。有行業人士指出,用戶對AI推薦存在一定信任,相較于將視頻和直播推薦產品視為廣告,對AI推薦目前接受度較高。
對抖音電商而言,豆包的接入使其定位從“流量提供者”轉變為“消費決策服務商”。抖音在電商領域的布局早已有之,其電商業務從直播電商起步,通過“貨找人”模式激發消費需求,催生了董宇輝、小楊哥等頂流主播。隨著直播電商行業成熟,抖音開始發力貨架電商,數據顯示,抖音貨架場景的GMV占比已超過40%,與內容場景形成互補。
除主站外,抖音還推動其他平臺接入電商功能。紅果短劇近期開始測試短劇帶貨,用戶在觀看短劇時,會彈出“搜索同款”提示,點擊后可購買相關商品。抖音電商、紅果短劇、豆包分別覆蓋“主動搜索”“被動種草”和“AI決策”場景,共同構建起抖音電商的完整生態版圖。
市場消息稱,2024全年抖音電商GMV約3.43萬億元,2025年預計實現20%的同比增速,GMV目標定在4.2萬億高位。這意味著抖音仍需努力,讓更多工具為抖音電商貢獻增量成為完成目標的重要途徑。
AI助手與購物平臺深度結合,正成為全球科技和零售巨頭的共同選擇。國金證券分析師趙中金認為,電商的AI應用行業已從早期“小范圍試水”進入“規模化價值兌現”階段,成為驅動電商及線上服務行業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國際市場,OpenAI的ChatGPT已與沃爾瑪等零售商合作,推出“即時結賬”功能,用戶可在ChatGPT內直接完成購買。亞馬遜推出AI購物助手Rufus,具備“購物記憶”功能,基于用戶全平臺歷史數據進行智能推薦,強調了數據深度挖掘在個性化推薦中的價值。
在國內,淘寶推出“AI萬能搜”“AI幫我挑”等AI導購應用;京東推出智能客服系統“京小智”;百度優選推出AI智能導購助手“度小優”。不過,字節跳動選擇在AI應用中嵌入電商服務,與其他平臺在電商應用中嵌入AI的路徑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反映了各家公司在AI與電商結合方面的不同策略,各項策略的效果還有待市場進一步驗證。
當豆包開始上鏈接變現,也面臨著平衡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的挑戰。目前用戶對AI推薦存在“信任濾鏡”,認為AI是基于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廣告推銷,但這種信任很脆弱,一旦用戶發現推薦商品并非最優選擇,“信任濾鏡”就容易破碎。
電商行業正經歷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再到“智能體代勞”的深刻變革。隨著更多AI模型可能跟進布局,AI與電商的融合將不斷深化,行業格局也將迎來新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