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聚焦射電天文學前沿的學術講座即將在杭電下沙校區拉開帷幕。2025年10月17日14:00,第4教學樓127室將迎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史生才院士,他將以“射電天文技術與宇宙探測前沿”為主題,為師生帶來一場深度學術分享。
射電天文學作為現代天文學的核心分支,依托無線電接收技術突破光學觀測的局限,能夠捕捉宇宙中不可見天體的信號,覆蓋微波至太赫茲波段的廣闊頻譜。史生才院士將在報告中系統梳理該領域的技術演進脈絡,從基礎設備研發到前沿探測手段,全面解析射電天文技術的現狀與未來方向。
講座將重點探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進展與黑洞成像技術突破。作為揭示宇宙起源與演化的關鍵證據,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始終是天文界的熱點;而黑洞成像技術則通過射電干涉陣列實現了人類首次“看見”黑洞的壯舉。史院士將結合具體案例,解析這些前沿成果背后的技術邏輯與創新突破。
針對中國天文研究的發展布局,史院士將詳細介紹我國正在推進的亞毫米波/太赫茲天文研究計劃。該計劃旨在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觀測體系,填補國內在高頻段射電天文領域的空白,為探索星系形成、恒星誕生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關鍵平臺。
史生才院士現任紫金山天文臺學術委員會主任,是太赫茲超導探測器領域的國際權威。他1985年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96年獲得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博士學位,長期致力于超導探測器物理機制與芯片技術研發。其研究成果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榮譽,在日中科技交流協會研究獎及多項國家級科技獎項中均有突出表現。
此次講座不僅為天文專業師生提供了與頂尖學者對話的契機,更將通過技術細節與科學發現的結合,展現射電天文學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的獨特價值。活動主辦方提醒,因場地容量有限,建議對射電天文技術、宇宙演化研究感興趣的師生提前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