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A/6G網絡加速演進,移動通信系統面臨性能提升與復雜度、能耗、成本之間的矛盾,推動網絡架構向“智簡”方向轉型。中國移動近日發布的《智簡天線能力演進白皮書(2025年)》指出,作為信號收發的末端節點,天線需通過“智能化”與“極簡化”雙向突破,支撐下一代網絡發展需求。
在智能化層面,白皮書提出“Antenna for AI”與“AI for Antenna”雙路徑。前者聚焦天線數據采集能力,通過自動識別端口與小區關聯、實時獲取功率及姿態參數,為網絡數字孿生提供基礎數據;同時,利用機械結構改造、電磁表面調節等技術突破FDD頻段波束調控限制,并借助超寬帶模塊實現干擾排查、低空安防等場景化應用。后者則依托AI算法優化天線全生命周期:通過LSTM模型預測用戶分布動態調整波束,提升覆蓋效率;智能關斷冗余資源降低能耗;基于機器學習快速定位故障并預測硬件壽命;適配近場通信、Cell-Free等復雜場景;甚至以神經網絡替代傳統仿真設計,縮短研發周期。
極簡化方向則通過多維創新實現“六降”。通道數方面,數模混合架構在2.6G/4.9G頻段商用中減少超50%數字通道;抱桿整合通過有源共天面(A+A)、有源無源共天面(A+P)技術,集成多頻段天線;功耗優化從輻射單元、饋電網絡、外罩材料入手降低損耗;高增益技術擴大覆蓋范圍減少站址需求;集成化設計與新材料應用使天線體積重量顯著降低;針對低空、居民區、隧道等場景的定制化方案,則平衡了覆蓋質量與成本。
白皮書強調,當前智簡天線已具備一定產業基礎,但需突破技術瓶頸。例如,AI算法與天線硬件的深度融合仍需優化,極簡架構的可靠性需通過大規模測試驗證。未來需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天線技術向更高集成度、更低能耗、更強智能化的方向演進,為6G網絡及智簡架構提供關鍵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