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再度拉開帷幕,這場被稱作“史上最長”的電商盛宴,今年不僅啟動時間大幅提前,各大平臺還紛紛推出新玩法、新策略,試圖在存量市場中挖掘新的增長點。中秋國慶假期剛結束,快手、抖音電商、京東等平臺便迅速啟動預售,小紅書、淘天等緊隨其后,幾乎所有主要電商平臺都在十月中旬前完成布局,一場關于用戶注意力與消費力的爭奪戰就此打響。
與往年不同,今年雙11的節奏發生了顯著變化。平臺不再單純追求促銷周期的延長,而是通過與中秋國慶等消費旺季的無縫銜接,提前點燃消費熱情。抖音電商在節后第一天就開啟雙11,大量商品頁面標注“雙11提前購”,直播間里“保價雙11”的承諾此起彼伏。淘天則通過每月兩場的“88大促”,將營銷節點串聯起來,為商家提供更多測試貨品和調整策略的機會。這種設計讓雙11不再是孤立的巔峰時刻,而是成為全年促銷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幫助商家更從容地應對物流與倉儲壓力,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充裕的決策時間和更穩定的購物體驗。
在促銷策略上,平臺紛紛聚焦“單品”突破。京東新增“官方直降”玩法,直接針對單品維度設定最低讓利比例,確保價格競爭力;小紅書首次推出“重點單品”頻道化曝光機制,入選商品將獲得全場景流量加持,價格競爭力由平臺額外補貼保障。這種策略的背后,是平臺對流量轉化效率的深刻認知——在無限的貨架與有限的用戶注意力之間,唯有通過打造極具價格力和話題性的“爆款單品”,才能以點帶面激活整個大促場域。一個成功的“爆品”不僅能帶來短期銷售額,更能為品牌創造長期曝光和影響力。
即時零售的加入,為雙11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淘天、京東等平臺積極推進傳統電商、本地生活與即時零售的三位一體整合,通過開拓“近場”消費場景,打通線上線下履約鏈路。京東在其雙11商家戰略中強調“玩轉全站流量”,將“秒送”業務作為擴容新場景之一,并針對即時零售商家設立激勵獎金池。阿里媽媽則提出“四大場景紅利”,重點強調近場即時零售與遠場電商的協同,通過淘寶“閃購”實現“3小時送達”服務,帶動線下實體門店銷量。據統計,今年雙11嘗試這一合作模式的品牌數量已達千量級。然而,即時零售的紅利目前更多由大品牌承接,中小品牌因門店網絡和管理體系限制,短期內仍難以跨越這道門檻。

AI技術的深度滲透,成為今年雙11的另一大看點。淘寶推出“AI萬能搜”“AI助手”和“AI找低價”功能,構建以AI為核心的搜索交互矩陣,提升用戶找貨效率;阿里媽媽發布“萬相臺AI無界”,為商家提供全鏈路AI經營支持。京東在APP 16.0版本中搭載智能搜索推薦功能“愛購”,并重點布局AI數字人直播,為中小商家提供低成本帶貨解決方案。抖音電商則通過巨量云圖和“即創”等AIGC工具,幫助商家分析消費者行為、生成營銷素材。盡管當前面向消費者的AI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其在后端經營提效上的價值已初步顯現,為平臺和商家突破存量壓力提供了新的可能。
從節奏重構到單品聚焦,從即時零售到AI滲透,今年雙11的四大變化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在存量市場中,平臺和商家正通過更精細化的運營和更創新的技術應用,尋找可持續的增長路徑。雙11不再只是一個年末清倉的促銷場合,而是成為驅動全年生意平穩、高效增長的“戰略加速節點”。對于每一位認真參與的商家來說,真正的收獲不在于GMV的峰值,而在于能否借助這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