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近期做出重大戰略調整,將資源從廉價版Vision頭顯項目轉向智能眼鏡研發。據資深分析師馬克·古爾曼披露,蘋果內部已暫停代號為"Vision Air"的輕量化頭顯開發計劃,轉而集中力量打造新一代智能眼鏡。這一決策源于對市場趨勢的深度研判,特別是古爾曼在體驗meta新款智能眼鏡后,認為蘋果的轉型方向具有前瞻性。
作為科技行業標桿企業,蘋果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和萬億級現金儲備,但其研發策略始終遵循"精準投入"原則。公司高層認為,全封閉式頭顯設備難以成為大眾消費品,這與iPhone、iPad等動輒數億銷量的爆款產品形成鮮明對比。盡管Vision Pro投入十年研發、耗資數十億美元,仍存在價格高昂、機身笨重、應用生態匱乏等缺陷,主要受眾局限于專業用戶和極客群體。
智能眼鏡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市場潛力。古爾曼指出,meta雷朋智能眼鏡的試用體驗表明,這類設備能自然融入日常生活場景。用戶無需手持設備即可完成信息查詢、電話接聽、影像拍攝等操作,這種"無感化"使用體驗遠勝于佩戴頭顯。雖然當前產品尚處原型階段,但持續優化后有望復制Apple Watch的成功路徑,甚至成為下一代移動終端。
技術層面的考量也是戰略調整的關鍵因素。兩類設備的基礎研發均依賴同一團隊,同時推進會導致資源分散。而智能眼鏡預計將搭載Vision Pro的visionOS系統,軟件投入可實現最大化利用。據透露,蘋果設備連接Mac時可運行完整版操作系統,連接iPhone時則切換為輕量化界面,這種生態整合能力構成獨特競爭優勢。
Vision Pro并未退出歷史舞臺,蘋果計劃為其升級更強勁的處理器,未來可能推出3000美元價位的新設計版本。但長遠來看,該產品將定位為"Vision"系列的高端旗艦,整個產品線將涵蓋從無屏智能眼鏡到增強現實眼鏡的多層次布局。這種策略延續了蘋果過往的成功經驗——當某個品類打開市場后,迅速通過產品矩陣擴張鞏固優勢。
競爭對手的動向印證了行業趨勢。三星即將推出對標Vision Pro的高端頭顯,但明確表示不期待大規模銷售,同時與谷歌合作研發智能眼鏡。meta的實踐更具參考價值:其智能眼鏡市場表現穩健,而價格更低的混合現實頭顯卻銷售乏力。這印證了封閉式頭顯可能并非消費電子的未來方向。
蘋果的轉型優勢顯著:在時尚可穿戴領域的設計積淀、自研芯片的能效優勢,以及軟硬件生態的深度整合能力。當前最大挑戰在于AI驅動功能的突破,這將成為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可能在未來重啟輕量化頭顯項目,但現階段聚焦智能眼鏡是最合理的戰略選擇。
伴隨戰略調整,蘋果即將開啟新一輪產品更新。本周將發布搭載M5芯片的iPad Pro和升級版Vision Pro,這兩款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MacBook Pro系列也將迎來更新,基礎款14英寸機型預計率先搭載M5芯片,高端機型則推遲至明年初發布。渠道庫存顯示,M4芯片版MacBook Pro供應趨緊,預示新品發布在即。
更長遠的產品規劃持續推進中。明年初蘋果將推出新版AirTag、HomePod mini和Apple TV機頂盒,同時更新iPad Air與入門級iPad。專業顯示器領域將有兩款新品問世,MacBook Air系列也將升級M5芯片。定位更親民的iPhone 17e計劃同期發布,這些更新將完成蘋果產品矩陣的全面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