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推出的Sora 2視頻生成模型持續引發行業關注,在完成iOS平臺布局后,其安卓生態建設邁出關鍵一步。這款被視為AI視頻領域“TikTok+Midjourney”融合體的應用,現已在Google Play商店開啟美國與加拿大地區的預注冊通道,盡管下載功能尚未激活,但已引發全球用戶的高度期待。
作為OpenAI繼ChatGPT后的戰略級產品,Sora App的定位突破了傳統工具屬性,致力于構建“AI視頻內容社交平臺”。其核心功能包括個性化視頻流(Customizable Sora Feed),用戶可沉浸式瀏覽AI生成的短視頻內容,體驗與抖音、Instagram相似的交互模式。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視頻創作門檻,更通過社交屬性強化內容傳播鏈路。
創新功能“Cameos”成為應用亮點。用戶通過單次視頻與音頻錄制,即可授權自身形象與聲音供他人AI化身使用。這種機制允許用戶在他人生成的視頻中“虛擬客串”,形成獨特的AI合拍體驗。OpenAI特別強調隱私保護,用戶可隨時在設置中管理形象使用權限,確保授權范圍完全可控。
技術層面,Sora App延續了文本到視頻生成(Text-to-Video)的核心能力,并強化多人物場景互動、聲音口型同步及物理環境模擬。iPhone版本上線后迅速登頂多國App Store榜單,邀請碼在二手市場溢價超百美元,印證了市場對AI視頻社交的強烈需求。
行業競速格局因Sora入場而加劇。就在其安卓預注冊啟動前,Google Veo 3完成多模態生成升級,支持圖像、視頻與音頻的聯合創作,并在安卓生態快速滲透。但兩者戰略路徑存在顯著差異:Veo 3側重專業創作場景,而Sora明確瞄準“大眾創作+社交傳播”,試圖打造“人人可生成視頻”的普惠平臺。
目前,非北美用戶打開Google Play時會收到“暫不適用您所在地區”的提示。參考OpenAI過往產品推廣策略,全球分階段上線已成為慣例。業內人士指出,Sora的社交化布局或將重塑AI生成內容的傳播范式,使其從工具輸出轉向持續增值的內容生態。
從功能設計到市場策略,Sora App的每一步都透露出OpenAI的野心——它不再滿足于提供視頻生成工具,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基于AI的原生內容生態系統。當視頻創作變得像發布短視頻一樣簡單,AI驅動的流量引擎或許正在開啟新的互聯網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