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自2021年卸任CEO后,鮮少在國內公開亮相。近日,這位長期居于新加坡的科技企業家以全新身份回歸公眾視野——10月9日,他現身上海知春創新中心開業儀式,引發外界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關注。
作為張一鳴與上海交通大學俞勇教授共同發起的非營利教育機構,知春創新中心以培養16-18歲科技人才為核心使命。該機構突破傳統教育模式,通過科技史串聯數學、天文、物理等學科知識,在開放式環境中引導青少年開展實踐研究。開業現場,上海徐匯區區長王華、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及全國多所頂尖高校學者共同見證這一創新教育平臺的啟動。
此次亮相的選址頗具深意。知春創新中心聚焦教育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定位,與張一鳴2021年卸任時提出的"聚焦遠景戰略與社會責任"方向高度契合。他在發言中強調:"許多人才的潛力尚未被充分激發",這一觀點與其持續關注教育公益的行動形成呼應。據公開資料顯示,該中心計劃通過預備研究員制度,為青少年提供接觸前沿科技的研究機會。
對比商業領袖的復出路徑,張一鳴的選擇與馬云2023年首度公開現身杭州云谷學校形成有趣對照。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同樣選擇教育機構作為回歸舞臺——由其參與創辦的云谷學校是十五年制非營利民辦學校。這種選擇既延續了兩人退休時承諾投身教育公益的承諾,也通過非商業場景傳遞出企業家的社會價值取向。
在公益領域,張一鳴近年持續加大投入。2021年卸任CEO次月,他即向家鄉福建龍巖捐贈5億元設立教育基金,2023年又追加2億元支持職業教育。同年京津冀洪災期間,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捐款1億元,成為當時民營企業中最高額捐贈之一。他與現任CEO梁汝波還向南開大學捐贈2億元,專項支持數學學科建設。
這些公益行動與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恰與歷史上的實業家形成跨時空呼應。晚清狀元張謇在創辦30余家企業的同時,興辦了370余所學校,其"實業救國、教育興邦"的理念至今仍被企業家群體傳承。當前民營企業家通過教育公益回饋社會的路徑,既延續了傳統商幫的社會責任,也契合了新時代對企業家精神的期待。
盡管長期身處海外,張一鳴的公益布局始終圍繞國內教育發展。從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到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其捐贈方向展現出對教育體系的系統性思考。這種將商業成功轉化為社會價值的行為模式,正在重塑公眾對企業家群體的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召開時,張一鳴的缺席曾引發諸多猜測。4月關于其國籍變更的謠言,也隨著此次公開亮相不攻自破。當商業領袖逐漸淡出日常管理后,如何通過教育、科研等非商業領域延續影響力,成為新一代企業家需要面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