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天文愛好者而言,2025年10月至11月將成為觀測彗星與流星雨的黃金窗口期。多顆彗星將陸續進入最佳觀測階段,其中C/2025 R2(SWAN)彗星因亮度預期達6等,有望成為肉眼可見的明星天體。該彗星將于10月20日以0.26天文單位的距離掠過地球,其彗尾已延伸至5°以上,若亮度穩定,彗尾可能進一步增長。觀測顯示,這顆來自奧爾特云的長周期彗星軌道傾角僅4.5°,與黃道面近乎平行,這種特性在同類天體中極為罕見。
另一顆備受矚目的C/2025 A6(萊蒙)彗星同樣帶來驚喜。其軌道周期原為1350年,今年4月經過木星時受引力影響縮短至1154年。這顆彗星在8月中旬亮度驟增,從16.5等躍升至9等,當前預測10月底可能達到3.7等峰值亮度。10月12日至11月2日期間,北半球觀測者可在遠離城市光污染的黑暗天空下直接目睹其風采,10月31日至11月1日左右亮度預計達到頂點。更特別的是,10月10日后該彗星將在北緯48°以上地區成為拱極星,實現整夜可見。
雙筒望遠鏡觀測者將迎來雙重盛宴。C/2025 K1(ATLAS)彗星已于近日抵達近日點(9.4等),11月24日接近近地點時視星等將超過10等,建議使用100毫米以上口徑望遠鏡。而3I/ATLAS或C/2025 N1(ATLAS)彗星計劃于10月29日抵達近日點(12等),12月19日接近地球,南北半球觀測者均可從11月下旬開始追蹤其軌跡。這些彗星中,C/2025 R2(SWAN)與C/2025 A6(萊蒙)因亮度較高成為公眾觀測焦點。
流星雨方面,天龍座流星雨將于10月6日至10日期間迎來高峰,其中10月8日晚間觀測條件最佳。這場小型流星雨通常每小時產生5顆流星,但天文學家預測今年可能出現持續數小時的爆發,流量或達每小時150至400顆。該流星雨母體為21P/賈科比尼–秦納彗星,其密集塵埃帶過去曾多次引發壯觀天象。觀測時無需直視輻射點(位于天龍座天棓四、天棓三附近),保持頭頂方向觀察即可捕捉流星軌跡。
更受期待的獵戶座流星雨將于10月21日達到極大,每小時可見20顆流星。作為哈雷彗星遺留的冰塵碎片形成的流星雨,其輻射點位于獵戶座參宿四北方,但流星可劃過整個夜空。這些流星以每秒66公里的速度飛行,比英仙座流星(59公里/秒)更快。觀測者需避開輻射點45°至90°范圍,選擇遠離城市光污染的黑暗區域,可獲得最佳觀賞效果。該流星雨活躍期持續至11月7日,極大日恰逢新月,無月光干擾。
C/2025 A6(萊蒙)彗星的逆行軌道(傾角144°)使其在黃道面以北通過近日點,這種與行星公轉方向相反的運動軌跡,為北半球觀測者創造了獨特條件。10月中旬后,該彗星將從晨空轉入傍晚天空,10月底至11月初亮度維持在3-4等,隨后快速變暗,預計11月20日消失在暮光中。而C/2025 K1(ATLAS)彗星在接近近日點時亮度穩定在9-10等,需借助強力雙筒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清晨時段為最佳觀測時間。
這場天文盛宴中,C/2025 R2(SWAN)彗星的可見性將隨秋季推進持續改善。10月初該彗星低懸于北半球天秤座西南方地平線,至10月下旬日距增至約60°。10月20日晚間,觀測者將同時見證三重天文奇觀:西南方射手座可見C/2025 R2(SWAN),西北方牧夫座可尋C/2025 A6(萊蒙),頭頂上方獵戶座流星雨劃破夜空。這些天體現象的疊加,為公眾提供了難得的觀測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