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特汽車歷史上最具爭議也最具變革精神的掌舵者,吉姆·法利用五年時間重塑了這家百年車企的戰略方向。從豐田體系成長起來的職業經理人,到福特全球市場的操盤手,再到推動軟件革命的CEO,法利的職業軌跡本身就是一部汽車行業轉型的微觀史。
2020年接任CEO時,法利面對的是福特在北美市場連續三年份額下滑的困局。這位雷克薩斯前高管沒有選擇保守修補,而是啟動了被稱為"福特+"的激進改革。其核心戰略包含兩個維度:在產品端實施"三叉戟"布局,集中資源發展高利潤皮卡、越野細分車型和駕駛樂趣車型;在業務端推進軟件訂閱服務,試圖將硬件制造商轉型為出行服務商。
這場變革最直觀的體現是產品線的斷舍離。法利叫停了福克斯、蒙迪歐等傳統轎車生產,將銳界、翼虎等車型列入淘汰清單,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市場份額。2025年上半年福特在美國輕型車市場占有率雖回升至13.6%,但較其上任時的14%仍有差距。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在晨星分析師戴維·惠斯頓看來頗具遠見:"當行業都在爭奪緊湊型轎車市場時,福特選擇深耕輕型卡車領域,這種差異化競爭正在顯現成效。"
軟件業務的突破成為改革的重要支點。通過升級BlueCruise駕駛輔助系統,福特已積累超過75萬訂閱用戶,其中商用車部門Ford Pro憑借軟件服務在2024年創收90億美元。這種轉型在制造端同樣留下深刻印記:2023年成立的全球工業系統團隊整合了供應鏈資源,為后續的質量管控和成本優化奠定基礎。

財務數據印證了戰略調整的成效。盡管2022年出現20億美元虧損,但2024年福特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凈利潤回升至59億美元。國際業務更實現從虧損到盈利的逆轉,2024年貢獻20億美元利潤。這些數字背后,是法利對業務架構的徹底重構:將公司拆分為三個獨立單元,每個單元都配備獨立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
但轉型之路布滿荊棘。電動車戰略的反復調整成為最大爭議點。法利初期將電動化投入提升近兩倍,卻因高估市場需求被迫削減產能、取消項目。更棘手的是質量危機,2025年上半年福特發起116次召回,F-150 Lightning電動皮卡甚至出現9周交付中斷。盡管公司解釋半數召回涉及OTA軟件更新,但分析師指出:"質量問題像鐘擺一樣反復出現,始終是財報日的陰影。"
在管理風格上,法利展現出傳統汽車人少見的開放特質。他每周主持播客節目,嘉賓陣容橫跨學術界、娛樂界和科技界;在《杰·雷諾的車庫》節目中,這位CEO親自駕駛經典車型展示性能;社交媒體上,他的公路旅行日記和賽車照片吸引著年輕群體關注。福特全國經銷商委員會主席埃迪·斯蒂弗斯評價:"他會認真記錄每個問題,跟蹤進展直到解決,這種執行力在汽車行業非常罕見。"
這種好奇心驅動的管理哲學,源自法利早年在豐田的歷練。"提出更好的問題比給出答案更重要"成為他的管理信條。在底特律車展上,他直言"福特不生產洗發水",這種直白的表述背后,是對品牌核心價值的堅守。當被問及長期目標時,這位CEO的回答出乎意料:"我希望建立一家不依賴任何個人的可持續企業,當工人、經銷商和福特家族看著我們時,能說'這就是你們期待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