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48V輕混系統是否應歸類為“混合動力”的爭議在海外汽車市場持續發酵。豐田澳大利亞銷售與市場負責人肖恩·漢利(Sean Hanley)公開表示,部分車企將48V車型冠以“混合動力”之名存在誤導性,這一觀點引發行業對技術定義的深入討論。

漢利指出,傳統混合動力系統通過電池與電機協同內燃機工作,顯著提升燃油效率;插電式混合動力則配備更大容量電池和更強電機,可實現較長距離的純電行駛。而48V系統的技術原理截然不同——它僅將起動機與發電機整合為單一模塊,對油耗的改善作用較為有限。豐田強調,其48V系統無法獨立驅動車輛,因此不應被納入混合動力范疇。
在澳大利亞市場,豐田明確將48V技術命名為“V Active”,以區別于傳統混動產品。漢利認為,車企有義務向消費者清晰說明技術差異:“近年來,‘混合動力’被濫用為各種營銷概念。我們需要明確區分:哪些技術旨在提升效率,哪些追求性能,而48V輔助系統又屬于哪一類。”他特別強調,海拉克斯(Hilux)和普拉多(Prado)搭載的48V系統與混動技術無關,“它們完全不屬于混動范疇”。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在全球市場的技術命名策略存在差異。在歐洲,豐田將48V版Hilux直接命名為“Hilux Hybrid 48V”,與澳大利亞的“V Active”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現象反映出車企會根據不同市場的消費者認知和監管環境,靈活調整技術術語的使用。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48V輕混系統因成本較低、適配性強,被多家車企用于滿足排放法規。但技術定義的模糊性可能導致消費者混淆,尤其是當“混合動力”被泛化使用時。豐田此次公開表態,或將推動行業對輕混技術分類的標準化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