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上市后,手機行業出現了幾個前所未有的現象,這些現象背后似乎都指向同一個目標——讓消費者在購買小米17系列前保持觀望,等待其他品牌同檔次機型正式發布后再做決定。
最引人注目的是,多家手機廠商在正式發布前,提前將真機發放給媒體進行曝光。按照行業慣例,真機在發布前通常嚴格保密,但此次多個品牌卻打破常規,允許媒體在特定時間段發布真機實拍照片,不過僅限于外觀和部分體驗細節,全面評測仍需等待正式發布后。這種做法在以往幾乎不可想象,因為提前曝光的時間跨度遠超以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后悔寶”策略的普及。這一概念最初由REDMI某款機型引入,如今已被其他品牌效仿。部分廠商甚至推出“后悔表”,聲稱無論是iPhone 17系列、高通驍龍8Elite Gen5平臺機型,還是聯發科天璣9500平臺機型,消費者均可享受類似服務。然而,目前安卓陣營中僅有小米17系列三款機型實現商用,這一現象的意圖不言而喻。
關于“全球首發芯片”的討論也成為行業焦點。盡管廠商宣稱首發是“實力體現”,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以高通年度旗艦處理器為例,小米近年來一直是其最大客戶,國內其他品牌難以匹敵。曾有案例顯示,小米確認首發并公布日期后,因不可抗力推遲發布,期間某友商舉行發布會卻未公布處理器型號,這一事件至今仍被業內津津樂道。聯發科天璣9000系列的最大客戶同樣是小米,只是未在其旗艦機型上使用,若小米愿意,首發權同樣穩操勝券。
小米17系列上市后引發的行業討論遠超以往。每年小米數字系列發布后,行業分析屢見不鮮,但今年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均達到新高度。話題不僅涉及與iPhone的對比,還延伸至背屏設計的實用性爭議。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17系列熱銷帶來的連鎖反應——線下銷量是線上的2-3倍,這一數據令友商倍感壓力。
小米17系列此次全球首發高通驍龍8Elite Gen5,并享有近一個月的獨占期,加之Pro系列熱銷而友商缺乏對標機型,導致標準版銷量出現波動。行業普遍認為,需等待友商同檔次機型全部上市后,才能觀察小米17系列在平銷期的真實市場表現。這種“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策略,或許正是當前行業格局下的最佳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