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果業近年來在生產規模、品種結構與品質提升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持續穩居全球領先地位。數據顯示,全國果園面積已突破1億畝,年產量超過2.8億噸,蘋果、柑橘、梨、葡萄等主要水果品種的產量均位列世界第一。生產布局的區域化特征日益明顯,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長江流域柑橘優勢區等特色產業帶已基本建成,為市場供應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品種結構優化方面,我國通過實施品種改良工程,實現了水果品種的多元化與合理化。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豐富國內水果市場;另一方面,自主選育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推動早、中、晚熟品種的合理搭配。同時,鮮食與加工品種的結構逐步改善,基本實現了全年供應。設施果樹栽培面積的擴大,進一步提升了反季節水果的生產能力,豐富了市場供給。
品質提升是近年來果業發展的核心亮點。隨著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和綠色生產理念的普及,水果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綠色食品、有機水果的認證面積持續擴大,良好農業規范(GAP)得到廣泛應用。果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優質的產品。
然而,果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仍面臨諸多挑戰。數字化人才短缺、中小農戶技術接入難等問題,成為制約果業互聯網化發展的關鍵因素。盡管如此,隨著5G、AI等技術的普及,果業正加速向智能化、品牌化、全球化邁進。率先擁抱互聯網的果農和企業,將在這場變革中占據先機;而固守傳統模式的從業者,則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塬上果業項目負責人深入思考行業發展趨勢,決定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該項目以線下為基礎,以互聯網為渠道,通過小程序搭建商城、公眾號推廣、社群精準營銷等方式,推動“互聯網化營銷”模式的落地。這一舉措不僅為果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