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網站近期持續更新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減免車輛購置稅的車型目錄,這一動態為觀察新能源車型技術演變提供了窗口。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通過個人公眾號分析指出,當前新能源車市場呈現明顯的技術分化特征:氫燃料車型發展陷入停滯,而電動化替代燃油車的減稅效應持續顯現,免稅車型整體技術升級保持平穩節奏。
從續航能力來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2025年數據顯示,300公里以下續航車型的投放量顯著縮減,300-400公里區間成為主流,而600公里以上高續航產品的市場占比持續提升。行業平均續航水平已達528公里,其中9月上市的新車中,長續航版本(600公里+)的集中投放尤為突出。換電技術則主要應用于專用車領域,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
動力技術路線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增程式車型在2025年迎來爆發期,全年推出202款新車,覆蓋乘用車及商用車重卡領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保持穩定增長,純電續航里程平均達137公里,100-200公里區間產品占據主流,200公里以上高續航版本亦有布局。客車市場延續電動化主導趨勢,純電動車型占比保持絕對優勢,插混車型經過調整后出現復蘇跡象。
技術升級軌跡顯示,2018-2023年間純電動車型續航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一提升趨勢在2025年持續深化。增程式車型純電續航平均達205公里,150-250公里區間成為產品投放重點,其中200-249公里長續航版本的上市速度明顯加快。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乘用車市場未再推出氫燃料電池新車型,技術路線選擇呈現明顯集中化特征。
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展現強勁競爭力,多款具備市場優勢的車型相繼投放。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形成良性互動,高能量密度電池產品的豐富度顯著提升,既滿足消費者對長續航的需求,也推動了產業技術標準的升級。這種發展態勢反映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通過技術路線優化與產品結構調整,構建更具韌性的市場競爭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