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旅行車始終未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從早期桑塔納旅行版的“工具屬性”標簽,到后來馬自達6旅行版、中華駿捷Wagon的叫好不叫座,這個在歐洲占據三成市場份額的主流品類,在中國長期徘徊在1%的市場邊緣。消費者對三廂轎車的“情結”與SUV的崛起,讓旅行車始終難以突破小眾圈層。

20世紀90年代,上海大眾推出的桑塔納旅行版因遠超三廂版的裝載能力,在公務、警用、工程等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卻也無意間強化了其“工具車”形象。進入21世紀后,別克賽歐旅行車、南京菲亞特周末風等車型試圖結合實用性與家用定位,仍未能改變用戶對旅行車的認知。SUV憑借硬朗外觀、高坐姿與裝載能力,迅速成為市場主流,旅行車的跨界優勢顯得黯淡無光。
豪華品牌與性能車型的入局,曾為旅行車市場帶來一絲曙光。大眾R36旅行版憑借“神車”光環與出色性能,成為車迷心中的“西裝暴徒”;寶馬3系、5系旅行版,奔馳C級、E級旅行版,沃爾沃V60、V90等車型,以優雅設計、實用空間與性能屬性,精準戳中追求個性與品質的消費者。然而,這些車型雖“叫好”,卻將旅行車推向更窄的圈層,成為“懂車”“有品味”的象征,與主流消費者距離愈發遙遠。
電動化浪潮的到來,為旅行車市場帶來轉機。2025年9月,余承東執意推出的享界S9T上市后迅速成為現象級爆款,第13天大定突破1.5萬臺。這一成績印證了他對旅行車品類的樂觀判斷:十年前在歐洲工作時,他發現當地員工購買的轎車多為旅行車,包括寶馬、奔馳、奧迪等品牌。在歐洲,旅行車不僅是主流選擇,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道路狹窄與長途自駕需求,使其兼具轎車操控性與SUV裝載能力。

當下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周末自駕、露營、攜帶寵物出行等場景,需要車輛兼顧日常代步的精致舒適與足夠的行李空間。旅行車“轎車操控+SUV裝載”的特性,恰好成為平衡點。同時,90后、00后成為購車主力,“三廂情結”逐漸淡化,對個性的追求使旅行車的流暢線條更受青睞。Socar產品戰略咨詢創始人張曉亮指出,消費者對傳統三廂轎車與SUV產生審美疲勞,商務場景需求減少,獨特產品成為新選擇,旅行車迎來機遇。
電動化平臺的普及,為旅行車帶來空間與設計優勢。純電或增程平臺的短前后懸、長軸距特性,使旅行車通過延伸車頂線條與尾部自然融合,營造出更舒展的姿態與遠超燃油時代的內部空間。極氪001的熱銷,證明了這一設計優勢。動力電池布置使轎車后座高度降低的問題,在旅行車中因車尾升高得以避免,后座座椅抬高提升了舒適性;大電池降低車輛重心,對沖車尾升高的影響,操控表現甚至優于同級燃油轎車;車身線條帶來的空氣動力學優勢,使其在能耗上略勝SUV一籌。
國產廠商主導的旅行車,在智能化配置與定價策略上打出差異化組合拳。蔚來ET5T、海豹06旅行版、享界S9T等車型,以設計為主導,配置與定價與普通版車型齊平,彌補了過去旅行車的短板。空氣懸架等以往僅出現在頂級豪華車型上的配置,正加速下放到新能源旅行車領域,有效彌補了傳統旅行車通過性不足的短板,使其在與同價位SUV的競爭中具備實打實的產品力優勢。
從市場環境來看,傳統轎車與SUV市場已是一片紅海,競爭白熱化導致利潤空間持續壓縮,車企亟須尋找新的增長點。旅行車雖過去小眾,但仍有固定粉絲,產品本身具備獨特魅力。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旅行車的定價策略上展現出魄力,采用“與同平臺三廂車型同價甚至更低”的策略,如蔚來ET5T在2025年1-8月累計銷量達30227輛,遠超同平臺三廂車型蔚來ET5的11271輛,月銷量穩定在四千臺左右。
盡管旅行車市場總量連續四年上漲,2024年年銷量超過17萬輛,但整體仍不足大盤的1%。張曉亮認為,旅行車應從高端自上而下切入,畢竟對傳統箱體形式審美疲勞、追求新物種且愿意突破的更多是高端用戶。國人對SUV的熱情短期內難以退去,中年群體傳統觀念的影響仍在,市場教育仍需循序漸進。然而,當消費者需求、產品供給與技術條件共同發力時,旅行車在中國市場或許真的能迎來一個小“爆發期”。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在享界S9T發布會現場稱贊余承東為“地表最強產品經理”,直言“享界S9T賣爆的時刻,就是余總再次封神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