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霍華德?馬克斯曾在《價值演算》中指出,投資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準確判斷盈利能力,而這種判斷的核心在于認知的深度。查理?芒格也提出,要“配得上”所追求的事物,本質上需要認知與價值相匹配。
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人都難以僅憑當下信息對未來作出精準判斷,即便是最卓越的人士,也受限于所處的時代框架。唯有將時間維度拉長,通過與歷史人物、宇宙萬物進行“對話”,才能突破認知的局限,實現認知的升級。而讀書,正是實現這種跨時空“對話”的重要途徑。
觀察各行業的杰出人士不難發現,他們普遍具有熱愛閱讀、持續學習的特質。對于投資者而言,讀書的意義更為深遠——它能幫助投資者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和更廣的空間維度審視事物,在變化中把握本質,深入理解事物的底層邏輯,從而發現真正的投資價值。
金秋時節,創業資本匯發起了一場特別的讀書分享活動,邀請多位投資領域資深人士推薦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書籍,帶領讀者通過文字穿越時空,探尋認知的更高境界。本期活動中,東方嘉富創始合伙人陳萬翔分享了他的閱讀感悟。
陳萬翔推薦的是《張忠謀自傳》。這部自傳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出版于1998年,記錄了作者在大陸的成長經歷、美國求學過程以及職場初期的奮斗;下冊則于2024年11月問世,跨越26年時間,更顯其時代價值。作為全球芯片與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企業,臺積電長期占據先進制程技術領先地位,市值突破萬億美元,這部自傳為理解其崛起提供了重要視角。
書中詳細描述了張忠謀56歲創立臺積電,直至87歲仍堅守崗位的傳奇人生。同時,這部自傳也是全球芯片產業發展史的縮影——《芯片戰爭》一書的作者曾對其進行深度采訪,其個人經歷構成了行業發展的重要篇章。
陳萬翔特別提到,張忠謀為臺積電制定的九條管理原則,是這家企業成長為世界級公司的關鍵。這些原則可歸納為三個層面:一是堅持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二是保持企業健康發展,持續學習,并為股東提供10%至15%的回報;三是培養全球視野、行業影響力與產業思想領導力。這些經驗對企業家和投資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