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該給愛車做保養了。”當這條提示跳上儀表盤時,王先生正為剛交完的三個月房租發愁。錢包空癟的他很快接到4S店的電話,當聽到全合成機油加人工費要價980元時,他一度懷疑是信號干擾——這個價格比去年又漲了一百多。
這輛陪伴他三年多的家用車已行駛六萬公里,早已脫離質保期。多年來堅持在4S店保養的王先生,在小區汽修店老周的提醒下開始動搖:“正規渠道的機油價格不到4S店一半,只要會驗真,效果沒差別。”這句話像顆種子在他心里生根發芽。當晚他翻出購物軟件,發現官方旗艦店同款機油標價428元還送機濾,但評論區真假難辨的留言讓他舉棋不定。
“網上的東西你也敢用?”母親看到他瀏覽機油頁面時立刻皺起眉頭,“你爸上次買的洗衣液都是兌水的,發動機要是壞了可不是小事。”盡管如此,平臺促銷活動最終讓他下定決心——湊單后僅需396元。這個決定讓他連續失眠,夢里總出現發動機冒煙的場景,父親更是打電話斥責他“貪小便宜吃大虧”。
收到快遞那天,王先生特意請假回家。厚實的紙箱里,機油桶被氣泡膜層層包裹。他仔細檢查桶身印刷,“5W-30”的標識清晰銳利,與老周展示過的假貨形成鮮明對比。撕開一次性密封蓋時清脆的響聲,以及瓶口處的激光防偽標識,都讓他稍感安心。掃碼溯源環節最為緊張,當品牌官網顯示“正品”信息,且生產批次與銷售渠道完全匹配時,他長舒一口氣。
按照老周傳授的方法,他將機油滴在濾紙上。十分鐘后,油斑均勻擴散,邊緣沒有雜質沉淀形成的深色圓環。帶著樣品去汽修店時,老周用手電筒照著油液觀察:“透亮,流動性好,沒有刺鼻味,這是正經貨。”邊換油邊解釋:“4S店賺的就是信息差,他們的貨很多也是從這些渠道進的,加個工時費就翻倍。”
換油后的駕駛體驗讓王先生驚喜不已。發動機運轉比以往更安靜,高速測試時轉速提升流暢,油耗也保持穩定。半個月后洗車時,維修師傅檢查后確認機油狀態良好,沒有異常消耗。當他把檢測截圖發給父親時,老人雖未回復,當晚卻轉來五百元并附言:“以后保養費我出,別買太便宜的。”
與4S店售后顧問的閑聊揭開了行業秘密。“我們的機油確實有品牌溢價,包含服務和場地成本。”這位顧問坦言,自己出保后也選擇網購機油,“省下的錢夠給孩子買兩箱奶粉”。如今王先生已熟練掌握驗真流程:檢查包裝印刷、測試密封性、掃碼溯源、濾紙檢測,這套方法讓他三次網購機油都未出問題。
當樓下鄰居抱怨4S店保養費近千元時,王先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看著對方恍然大悟的神情,他想起第一次網購時的忐忑,再看看省下的兩千多元,不禁覺得當初的糾結有些可笑。不過他始終強調,驗真環節絕不能省略,“機油是汽車的血液,萬一買到假貨,損失的可不止幾百塊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