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一位男子一覺醒來后,發現整個世界靜得出奇。除了自己,他竟找不到任何人的蹤跡。茫然無措中,他走遍了城市的各個角落,商場、醫院、機場、學校、警局,無一例外,空無一人,仿佛一座死城。難道人類真的滅絕了?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切更像是一場騙局。
高維度空間理論一直是科學界和哲學界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高維度空間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當前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然而,這一理論本身也充滿了爭議。從哲學的角度看,高維度空間是不可想象、不可描述的。我們通常認為夢境或心靈感應是高維度空間在本維度的投射,但這種聯系是否真的存在,依然沒有定論。
有人質疑,高維度空間是否與邏輯思維和語言系統有關?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重新審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我們會發現,傳統觀念中意識和物質是對立的兩個概念,但這種對立可能只是人類認知的局限。意識并非僅限于人腦,萬物皆有輻射,皆能吸收和釋放電磁波,這意味著萬物皆有某種形式的意識。
在《重構世界》一書中,意識被定義為“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征”,而人的意識則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的本征”。這種定義打破了傳統觀念中意識和物質的對立,提出了物質和意識是一體兩面的觀點。物質從誕生那一刻起,意識也就隨之誕生,萬物皆有意識,萬物皆有靈,這并非空穴來風。
意識的層次可以被不嚴格地劃分為:無感覺、感覺、知覺、想象、思維、超思維。這些層次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這種劃分更多是一種“悟”而非思辨。王陽明的“龍場悟道”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通過內心的領悟,而非外在的思考,達到了對真理的認識。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物質、空間和時間是一體的。理論物理學家常用作用量S來描述物理學規律,探索更高維度的空間時,我們必須先理解三維空間。四維時空理論在五維時空中不適用,這便是我們懷疑五維時空存在的原因。然而,高維度理論在數學表達上更為簡潔,能夠解決低維度中不兼容的問題,例如引力和量子力學的矛盾。
超弦理論是探索高維度空間的一個重要理論,它將世界最基本的單位視為一根根振動的弦,不同振動方式產生不同的粒子。超弦理論試圖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四種基本力。然而,這一理論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遠未完善。
超弦理論在弦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考慮了超空間中的格拉斯曼數坐標方向上的振動,使得能量變為弦理論的三倍。通過計算得出,當宇宙的空間維度為9時,超弦理論才有效。然而,科學家們發現存在五種形式不同的超弦理論,這五種理論最終被認為是一個更神秘理論的化身,即M理論。
M理論認為,如果我們的宇宙真的是11維的,那么為什么我們現在只能感覺到4維?這是因為其他幾個空間維度在極小的地方蜷縮起來了,這種現象被稱為緊化。就像我們遠遠看一根電線,覺得它是一維的,但走近后發現它是一個二維的曲面或三維的圓柱體。其他維度的空間也是如此,縮小到一定程度后,我們便無法察覺。
高維度空間理論雖然吸引人,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維度的定義本身就不清晰,數學上的定義、廣義的定義、日常的例舉說明,都未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科學家們對高維度空間的想象,往往過于不實際,例如認為高維度空間可以看低維度空間像看電視,可以通過快進等方式控制。然而,這種想象缺乏物理學的根基。
螞蟻的例子也常被用來說明高維度空間,但這一例子并不嚴謹。螞蟻是三維動物,筑造巢穴的能力令人驚嘆,憑什么說螞蟻不能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三維世界中?對于維度的定義,依然處于尷尬的矛盾中。高維度空間可以列舉出低維度所有的可能性,但我們無法預見和干預高維度。
科學家們對高維度空間的探索,最終走向了對宇宙哲學的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宇宙,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理解宇宙的哲學?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晚年走向神學,正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人類認知的局限,宇宙的神秘面紗尚未被完全揭開。
與其追求那些不可想象和不可定義的高維度空間,不如從人自身出發,研究真實的存在。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認知和感官,人是一個三維的肉體加思維的靈性動物,這種物質與意識的共同體本身就是一種奇妙。所謂的靈魂、夢境,雖然定義模糊,但它們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感官和意識經歷。
從量子角度來說,人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都屬于一種能量。人死之后,能否以能量的形式繼續存在或轉世,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很多科學家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俄羅斯的節目《通靈之戰》觸及到人類對于這方面的好奇,都表明我們對自身的了解和認知還很不到位。
對于高維度空間,我們應保持謹慎,留給自己真實的想法。相信真理復雜但也簡單,高維度的不可想象和不可定義本身就值得謹慎。與其好高騖遠,去想象不能想象的東西,不如認真生活,仔細思考,活出真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