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座以科技創新著稱的城市,近日成為上汽大眾展示燃油車智能化突破的重要舞臺。上汽大眾Pro家族“人機共駕”深度試駕活動與2026款車型上市發布會接連舉行,通過技術實踐與戰略發布的雙重展示,向行業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燃油車的智能化進程已從被動追趕轉向主動破局。

試駕路線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對實際場景的深度考量。從城市快速路的密集車流到高速公路的連續變道,再到匝道匯入的復雜決策,途觀L Pro搭載的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經受住了多重考驗。該系統采用卓馭科技研發的800萬像素慣導雙目攝像頭,突破性地摒棄了對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的依賴,通過純視覺方案實現了自動導航變道、智能避障繞行和自主上下匝道三大核心功能。在深圳濱海大道的實測中,系統在時速100公里狀態下精準識別前方施工區域,自動完成變道超車動作,其決策邏輯與人類駕駛員高度契合。
上市發布會現場,上汽大眾正式推出2026款Pro家族三款車型,價格策略引發市場關注。途觀L Pro起售價19.29萬元,帕薩特Pro以16.99萬元刷新合資中高級轎車智能配置門檻,途昂Pro則定位25.99萬元起。技術普惠成為最大亮點:IQ.Pilot系統在頂配車型實現標準配置,其他版本僅需5000元選裝費,較行業平均水平降低60%。智能座艙領域,百度文心與DeepSeek雙大模型的深度整合帶來革命性交互體驗,語音系統可同時解析五個指令,Face ID技術實現座椅、后視鏡、空調等設置的個性化自動調節。

“智能不是參數競賽,而是用戶體驗的持續優化。”上汽大眾技術中心負責人在發布會上強調。針對燃油車特有的散熱挑戰,工程團隊開發了專屬風冷方案,確保系統在45℃極端環境下仍能穩定運行。這種務實的技術路線在試駕中得到驗證:在深圳夏季高溫條件下,連續3小時的高速行駛未出現任何系統降級,攝像頭溫度始終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上汽大眾的智能化路徑呈現出鮮明特色。不同于電動車企業的全棧自研模式,其通過與卓馭、百度等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快速構建起符合燃油車特性的智能解決方案。在算法選擇上,優先采用經過海量數據驗證的成熟模型,而非追求最新技術架構。這種“體驗優先”的策略在試駕反饋中得到印證:92%的參與者認為系統的輔助決策自然流暢,沒有出現過度干預或反應遲滯的情況。
“人機共駕”的理念在產品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系統定位為駕駛者的智能伙伴,而非替代者。在深圳外環高速的測試中,當駕駛員主動介入變道操作時,系統會立即降低輔助力度,將控制權平穩交還。這種設計哲學與某些品牌激進的全自動駕駛路線形成鮮明對比,更符合當前用戶對智能駕駛的心理預期。
隨著2026款Pro家族的上市,燃油車與電動車的競爭維度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當行業還在爭論技術路線時,上汽大眾用實際產品證明:智能化不是電動車的專屬標簽,通過精準的技術適配和用戶體驗優化,傳統燃油車同樣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這場發生在深圳的技術實踐,或許將成為燃油車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