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汽車公布了其2025年9月的銷售數據,這份成績單不僅展現了企業自身的市場表現,更折射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深刻變化。數據顯示,吉利集團當月總銷量突破27萬輛,同比增長35%,這一數字背后,是不同品牌、不同市場策略的差異化表現。
在吉利的產品矩陣中,銀河系列的表現尤為搶眼。該品牌9月銷量突破12萬輛,同比增幅達131%,幾乎占據集團總銷量的一半。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精準把握了市場需求的結果。銀河系列主打15萬至25萬元價格區間,這一細分市場過去被合資燃油車主導,但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提升,需求逐漸轉向兼具性價比與實用性的產品。銀河系列通過平衡傳統汽車指標(如可靠性、空間、舒適性)與新能源技術(如智能化、電驅性能),滿足了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車過渡的消費者需求。其背后的吉利造車經驗,也為產品品質提供了保障。
與銀河系列的爆發式增長形成對比的是,吉利旗下高端純電品牌極氪當月銷量為1.8萬輛,同比下滑14%。盡管極氪001等車型在設計和技術上仍具競爭力,但30萬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場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理想汽車通過“家庭場景”定位吸引用戶,問界依托華為技術強化智能體驗,蔚來則以換電服務和用戶運營構建高端生態。相比之下,極氪早期強調的“駕駛樂趣”和“操控性能”在當下市場中顯得單一。消費者在高端車型上的選擇,已從單純的產品性能轉向生活方式的綜合考量,這要求品牌必須具備更鮮明的差異化標簽。
領克品牌的表現則體現了另一種成功路徑。9月銷量近3.3萬輛,同比增長28%,其增長模式更注重長期品牌建設。通過多年積累,領克已形成年輕、潮流、運動的品牌形象,并擁有一批忠實用戶。這種以品牌文化驅動的增長,說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耐心與持續投入比短期營銷策略更具韌性。
在出口業務方面,吉利9月海外銷量超4萬輛,同比增長1%。這一數字背后,是中國汽車全球化面臨的復雜挑戰。不同市場的法規、消費習慣差異顯著,例如歐洲對環保和安全的高標準,東南亞對價格和耐用性的敏感需求。中國品牌出海不僅需要優質產品,還需建立本地化銷售網絡、售后服務體系,甚至針對區域市場調整產品策略。1%的增長,恰恰反映了海外市場的長期性與艱巨性。
從吉利的表現可以看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分化階段。過去“普漲”的時代結束,品牌能否成功,取決于是否真正理解目標用戶、解決核心痛點,以及能否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單純依賴價格戰或營銷噱頭,已難以支撐長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每個品牌都在探索獨特的生存之道,而市場的篩選機制也將愈發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