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日本松下公司正致力于開發一種創新型高容量電池,該技術有望在未來兩年內大幅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這一突破性設計通過取消傳統陽極結構,計劃在2027年前實現電池能量密度達到全球頂尖水平,預計可使電池容量提升25%。以特斯拉Model Y為例,在不改變電池組體積的前提下,續航里程可增加約145公里。
該技術的核心在于首次充電時動態形成鋰金屬陽極,從而最大化利用活性陰極材料,并減少對高成本鎳材料的依賴。松下表示,這種設計不僅能提升能量密度,還能在保持現有續航水平的同時,生產出更輕便、成本更低的電池。不過,公司尚未公布該技術對整體制造成本或終端產品定價的具體影響。
當前,全球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企業普遍面臨在性能、成本與生產可行性之間尋求平衡的挑戰。無陽極電池技術的出現,為行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簡化制造流程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對石墨資源的依賴。由于全球石墨供應高度集中于中國,這項技術或有助于緩解供應鏈風險。
盡管前景廣闊,但技術商業化仍面臨多重考驗。目前,關于松下無陽極電池的循環壽命、充電效率及安全性等關鍵指標,僅有少量未經獨立驗證的數據披露。從實驗室到量產的轉化過程中,技術穩定性、大規模生產可行性等問題仍需解決,實際商業化時間表可能較原計劃有所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