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東地區常被貼上“財富聚集”的標簽,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里曾長期面臨電商物流的巨大挑戰。過去,中東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往往需要等待數周甚至數月才能收到商品,即便發貨地就在鄰近城市,貨物也可能因地址模糊而“不翼而飛”。這種狀況直到一家中國企業的出現,才逐漸得到改善。
中東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難題。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許多地區沒有明確的門牌號,消費者填寫地址時常常用“清真寺旁”“超市附近”等模糊描述,導致快遞員難以精準定位。這種問題不僅讓消費者感到困擾,也讓國際物流巨頭DHL、UPS等企業束手無策。中東市場普遍采用貨到付款模式,物流公司不僅要承擔配送任務,還需處理退貨和售后服務,運營壓力巨大。購物旺季時,客戶咨詢量激增,物流企業往往難以應對。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期間,中東消費者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流速度。他們訂購的球衣、球鞋等商品,竟能在短短一周內送達家門口。這一變化讓商家和消費者都感到驚喜,也為中東電商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這樣的效率在幾年前還是難以想象的。當時,中東電商年交易額約為285億美元,僅相當于中國浙江省網購額的7%,主要原因正是物流效率低下。
改變這一局面的,是一位名叫黃珍的中國女性。她曾在華為工作六年,后調任中東,并參與阿里巴巴在中東的云服務落地項目。在這些經歷中,她深刻體會到當地物流體系的弊端。看到大量中國商品因物流問題而難以打開中東市場,她萌生了創業的想法。2017年,黃珍辭去工作,創立了iMile,立志打造“中東的順豐”。
iMile的運營模式迅速成型:在中國和中東分別設立集貨倉,商品先集中到中國倉庫,再通過空運運至中東,進入迪拜的自建倉,最后由自有快遞團隊完成配送。這種全鏈條可控的模式,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為了破解地址難題,黃珍帶領團隊走遍中東主要城市,建立詳細的地址庫,并借鑒中國快遞經驗,將派送車輛改為摩托車,以提高靈活性。
在技術層面,iMile在深圳和杭州組建了百人研發團隊,利用大數據和APP實時追蹤貨物,逐步構建起中東最精準的地址數據庫。這一“秘密武器”讓iMile迅速覆蓋阿聯酋、沙特、卡塔爾、約旦等國,服務了超過40%的電商用戶。疫情期間,線下購物受限,中東電商需求爆發式增長。iMile不僅頂住了壓力,還逆勢擴張,從跨境物流拓展到本地配送,成為眾多企業和餐飲機構的合作伙伴。
這段時間,iMile從亞馬遜、UPS等公司吸納了大量人才,員工規模超過2000人,涵蓋40多個國籍。盡管團隊日益多元化,但核心骨干仍是早期與黃珍并肩作戰的中國人,他們來自阿里、華為、順豐等企業。2022年底,字節跳動向iMile投資1000萬美元,為其在TikTok跨境電商中東市場的布局鋪路。當時,iMile的估值已達3.5億美元。
憑借在中東的成功經驗,iMile將業務拓展至墨西哥、智利和摩洛哥等國家。這些市場同樣存在地址不完善的問題,而iMile通過建立地址庫,迅速切入當地市場。例如,在墨西哥,iMile僅用三個月就獲得了物流牌照。如今,iMile已成為中東最大的物流公司,在“黑色星期五”“齋月”等購物旺季,每日派件量可達50萬單。隨著中東電商市場的快速增長,iMile已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