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合肥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迎來重要里程碑。其主機核心部件——杜瓦底座順利完成研制、交付及精準安裝,標志著BEST主體工程進入全新建設階段。這一突破性進展為我國核聚變能研發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BEST裝置主機的首個真空大部件,杜瓦底座堪稱國內聚變領域的"巨無霸"。該部件直徑達18米、高5米,總重超400噸,將承擔起整個主機約6700噸的重量。其特殊設計使其成為主機系統的"基石",位于裝置最底端,為后續核心部件提供穩定支撐。
安裝過程中,項目團隊展現了極高的技術水準。杜瓦底座的表面水平高差需嚴格控制在15毫米以內,落位偏差不得超過2毫米。這種毫米級的精度要求,源于其對整個工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關鍵影響。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副研究員黃雄一解釋:"杜瓦底座的精準安裝是后續工作的基礎,它將直接決定磁體、真空室等核心部件的安裝質量。"
這一重大部件的研制凝聚了多方智慧。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牽頭的聯合團隊,成功攻克了高精度成型焊接、毫米級形變控制、高真空密封等關鍵技術。這些技術突破不僅確保了杜瓦底座的制造質量,更為BEST裝置后續核心部件的安裝調試鋪平了道路。
據項目方介紹,BEST裝置采用緊湊高場超導托卡馬克技術路線,整合了高性能超導磁體、氘氚聚變燃料等前沿技術。該裝置計劃于2025年5月啟動總裝工作,預計兩年后建成并首次在國際上演示核聚變發電。這一突破將使我國在全球核聚變研究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到2030年有望實現核聚變能的實用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