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行時,是否可以完全依賴AI完成所有規劃?這個問題在近期成為不少旅行者討論的熱點。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AI在旅行場景中的應用逐漸增多,從生成攻略到實時翻譯,甚至代訂餐廳,各類功能層出不窮。然而,AI能否真正替代人類地陪,成為合格的旅行搭子?近期一次極限測試給出了部分答案。
測試者選擇了一款名為AI旅行助手的App,嘗試不提前做任何攻略,僅靠AI完成一次出國旅行。這款App宣稱不僅能生成個性化旅行攻略,還能在行程中提供餐廳預訂、酒店預訂等實時服務。測試結果顯示,AI在部分場景下表現突出,但在整體體驗上仍與人類地陪存在差距。
在攻略生成環節,AI旅行助手通過反向提問收集用戶偏好,將初始的簡短需求擴展為詳細提示詞,最終生成包含每日規劃、餐飲選擇、預算分配等內容的詳盡攻略。與ChatGPT的深度研究功能相比,AI旅行助手的攻略在排版和視覺呈現上更優,圖片更多,信息更直觀。然而,測試者發現,盡管攻略內容豐富,但實際使用中仍需大量個性化調整。例如,添加一家當地桌游店的建議,AI目前難以直接滿足,仍需依賴傳統軟件和人工搜索。
在東京的實地體驗中,AI旅行助手的代訂餐廳功能成為最大亮點。日本許多餐廳采用預約制,而外語能力有限的游客往往難以通過電話完成預訂。AI旅行助手的AI Agent功能可直接用餐廳人員熟悉的語言代為咨詢,大幅提升了效率。測試中,即使遇到無需預訂的餐廳,AI也能及時反饋信息,避免用戶白跑一趟。然而,點餐環節的AI翻譯菜單功能表現平平。相比直接拍照翻譯,AI生成的新菜單界面操作更慢,尤其在需要服務員等待的情況下,增加了社交尷尬。
語言交互的實時性成為AI旅行應用的關鍵挑戰。測試者發現,盡管翻譯軟件能完成基本溝通,但將手機遞到對方嘴邊的交互方式仍顯笨拙,信息獲取的延遲影響了溝通流暢度。相比之下,AI代訂餐廳的無縫體驗更接近人類地陪的服務水平。這表明,AI在旅行場景中的價值不僅在于提供信息,更在于解決從數字到物理世界的行動障礙。
目前,AI旅行助手在攻略生成方面仍面臨競爭壁壘。Google Maps、Booking.com等應用在路線規劃、用戶評價等功能上已非常成熟,AI想要超越難度極大。然而,當焦點轉向物理世界的實際問題時,AI的機會逐漸顯現。例如,代訂餐廳、語言輔助等場景,正是AI可以發揮獨特優勢的地方。
據了解,AI旅行助手的開發者是知名旅行社區馬蜂窩。該團隊還在探索AI酒店砍價、攻略轉播客等功能,試圖將AI的價值從虛擬規劃延伸到現實行動。測試者認為,AI的潛力不在于生成完美攻略,而在于幫助旅行者跨越從想法到行動的鴻溝。盡管當前體驗仍有不足,但AI旅行應用已顯著降低了不做攻略出門的門檻,為旅行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