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泉智博”)近日宣布完成超2億元的兩輪連續融資,其中A輪融資由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領投,該基金由光速光合、京國瑞及首程控股聯合管理,道禾資本參與跟投;Pre-A+輪則引入獵鷹投資旗下星奇基金、英諾天使基金及天啟資本。成立僅兩年的泉智博,憑借自研一體化關節模組切入頭部人形機器人廠商供應鏈,年訂單突破億元,產線年產能達20萬套,成為國產機器人核心部件領域的“黑馬”。
泉智博的創立源于團隊在組裝機器狗時遭遇的“關節困境”——市場上缺乏同時滿足高扭矩、小體積、低成本需求的關節模組。創始人兼CEO陳萬楷當機立斷,將企業戰略聚焦于“打造最好用的機器人關節”。這一決策直指機器人產業化的核心痛點:一體化關節模組作為機器人的“三電系統”(類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其扭矩密度、力控精度及效率直接決定了機器人的靈活性與可靠性。此前,國內廠商多依賴進口或定制化方案,導致量產成本高、良率低,成為人形機器人規?;涞氐年P鍵障礙。
通過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自研,泉智博將減速器、電機、傳感器及驅動器集成于一體,優化結構設計以減輕重量。其自研的電機電磁部分通過提升磁路和槽滿率,進一步提高了能量密度;高性能驅動器設計則實現了行業領先的單層PCB輕薄化,顯著提升了空間利用率。目前,公司已推出PA系列行星伺服關節、HA系列諧波伺服關節及CA系列擺線伺服關節,構建了覆蓋2Nm至400Nm扭矩范圍的標準化產品矩陣。其中,PA系列行星伺服關節的峰值扭矩密度達210Nm/kg,超越國內頭部企業同類產品;公司還實現了100V工作電壓平臺適配、基于自研電流觀測器的高精度力控算法,并成為業內少數同時集成EtherCAT、CAN FD、CANopen、RS-485四大通信協議的企業,支持4kHz高頻通信與高精度力控。
泉智博的核心競爭力源于頂尖的研發團隊與產學研深度融合。創始人陳萬楷擁有華中科技大學學士、墨爾本大學碩士及吉林大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和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從事機器人研發,涉及人形、四足及水下機器人,主導伺服關節、機身及腿部傳動結構設計并實現量產。首席科學家劉春寶為吉林大學“唐敖慶學者”領軍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復雜機電系統與智能化研究,跨機械、仿生、汽車、控制及材料等多學科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科研成果與產業資源。公司其余核心成員來自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中南大學等高校,在精密電機設計、驅動器軟硬件研發及減速器工藝等領域擁有十余年技術積累。
資本的青睞反映了行業趨勢的確定性。多家專業機構預測,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頭部產品加速落地,一體化關節作為BOM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市場潛力巨大。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指出:“機器人關節是高度集成、多學科交叉的復雜系統,技術壁壘極高。泉智博不僅實現了穩定量產,還能快速迭代產品,緊密貼合客戶需求,這是其核心優勢?!蹦壳埃遣┑年P節模組已拓展至機器狗、機械臂、外骨骼等領域,并計劃進入消費級割草機市場,構建“以關節為基礎,服務千行百業”的生態體系。
“我們的目標是定義機器人關節標準體系,打造中國最領先的新一代關節通用平臺?!标惾f楷表示,“客戶可直接從產品庫選型,無需定制開發,這將大幅降低機器人廠商的硬件門檻與開發周期。”此次融資后,泉智博將進入規模化、產業化新階段:計劃通過建設自動化產線,將年產能力從數十萬臺提升至百萬臺;優化供應鏈網絡,建立穩定可靠、成本可控的供應鏈體系;同時構建符合車規級、工業級要求的質量控制和追溯體系,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未來,泉智博將持續突破多維技術:在減速器領域,聚焦齒輪工藝優化、一致性提升及傳遞效率優化;在電機領域,探索將扁線繞組等汽車技術遷移至機器人關節,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在驅動器領域,通過設計優化與算法優化,壓縮體積并提升力控精度,實現更快響應。首程控股合伙人朱方文評價:“泉智博的技術突破不僅解決了本體廠商的交付痛點,更通過外骨骼、消費硬件等領域的延伸,打開了更大的市場空間?!痹谶@場全球機器人產業競賽中,這家江蘇企業正以“硬核技術+生態思維”重塑行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