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提供商博泰車聯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后股價一度飆升超50%,最終以157港元收盤,總市值定格在235.49億港元。這場備受矚目的IPO中,公司全球發售1043.69萬股,每股定價102.23港元,實際募資凈額達9.19億港元,遠超市場預期。
作為智能座艙領域的頭部企業,博泰車聯的成長軌跡充滿資本光環。自2009年成立以來,公司累計完成超45億元融資,股東陣容涵蓋小米集團、東風集團、一汽集團等二十余家產業資本。此次IPO更吸引地平線旗下三家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4.66億港元,占全球發售量的43.67%,且承諾6個月鎖定期。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創下529.79倍認購倍數,印證了市場對其技術實力的認可。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2-2024年營收從12.18億元躍升至25.57億元,今年前五個月已達7.54億元。核心業務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貢獻95.5%收入,其中域控制器出貨量三年復合增長率達36.9%,2024年以7.3%市占率位居中國市場第三。但高速增長背后,盈利難題始終未解:同期累計凈虧損超12億元,2025年前五個月毛利率雖回升至13.1%,仍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市場對此呈現明顯分歧。樂觀派認為,作為"港股智能座艙第一股",博泰車聯在高端產品領域的布局已初見成效,2025年前五個月域控制器單價同比提升12%,顯示毛利率改善空間。悲觀者則指出,公司客戶集中度過高,前五大客戶貢獻超80%收入,且自成立以來未實現年度盈利,200億市值更多反映資本熱情而非基本面。
技術合作成為破局關鍵。自2021年與高通建立戰略合作以來,博泰車聯搭載第四代驍龍8295芯片的解決方案定點數量領跑中國供應商。2025年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開發搭載驍龍8397至尊版芯片的AI座艙方案,該產品整合多模態交互功能,可服務全球車企。與此同時,公司作為少數能提供麒麟9610A處理器+鴻蒙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在"鴻蒙生態"中的獨特定位為其贏得估值溢價。
全球化布局同步加速。IPO前夕,博泰車聯與保時捷聯合宣布,雙方共同研發的"中國專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將于2026年量產,這是國際豪華品牌首次采用中國供應商的完整座艙解決方案。目前公司客戶已覆蓋中國前五大車企中的三家,以及阿維塔、嵐圖等新能源品牌,國際客戶占比正逐年提升。
根據招股書,募資資金將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強化軟件、硬件、云端的全棧研發能力,重點布局AI大模型與車載操作系統;二是擴建上海、武漢兩大生產基地,將年產能從當前的120萬臺提升至200萬臺;三是拓展歐美市場,計劃在德國、美國設立技術中心,構建7×24小時客戶服務網絡。這些投入反映出公司從技術供應商向平臺型服務商轉型的戰略意圖。
但風險因素同樣顯著。公司警告稱,高通SoC芯片占其采購成本的65%以上,若供應鏈出現波動可能影響交付能力。智能座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華為、德賽西威等對手均在加大投入,行業價格戰已有苗頭。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持續盈利能力,成為博泰車聯上市后必須回答的命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