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即將啟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飛船將于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乘組由指令長張陸、飛行工程師武飛和載荷專家張洪章組成,其中張陸曾執行過神舟十五號任務,武飛和張洪章則是首次進入太空。
作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六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二十一號乘組將與神舟二十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并在空間站駐留約六個月。期間,他們將開展多項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包括首次在軌實施國內嚙齒類哺乳動物空間科學實驗,選用四只小鼠進行飼養和研究。航天員還將進行出艙活動、貨物進出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等任務,并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
在軌期間,神舟二十一號乘組計劃開展27項科學與應用項目,涵蓋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其中,空間環境下遺傳密碼起源與手性的關系項目將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組合規律,為理解生命起源提供新線索。飛船還攜帶了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光學原位研究、空間站在軌智能算力平臺試驗等搭載項目,為后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此次任務中,中國還將根據國際合作規劃,擇機安排一名巴基斯坦航天員執行短期飛行任務。目前,巴方航天員選拔工作已進入復選階段,計劃選拔兩名航天員與中國航天員共同訓練,最終確定一人執行任務。第四批航天員隊伍中的兩名港澳航天員已完成基礎訓練,正在開展專業技術訓練,未來有望參與飛行任務。
在裝備方面,今年7月隨天舟九號貨運飛船上行的兩套新艙外航天服進行了多項優化改進,提升了熱舒適性和操作便捷性。其中一套已使用超過20次的艙外服通過延壽技術驗證,將繼續用于測試研究。后續,這套服裝將隨新研飛行器返回地球,為未來艙外服設計提供數據支持。
指令長張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神舟十五號任務結束后,他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所有訓練必須以最優成績通過。盡管年齡增長帶來體能恢復變慢的挑戰,但他通過增加訓練時間和精力投入克服困難。張陸認為,乘組中70后的自己經驗豐富,90后的武飛活力充沛,80后的張洪章穩重博學,三人組合能夠應對任務中的各種需求。
飛行工程師武飛是我國執行任務最年輕的航天員,出生于1993年。他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參與過多類航天器的研發驗證。成為航天員后,武飛通過科學訓練逐步提升體能,并廣泛學習熱學、力學等多領域知識,為空間站設備維護和故障排查做好準備。他表示,能夠在這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時代為國出征,既感到幸運,也深知責任重大。
載荷專家張洪章此前是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主要從事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研究。得知國家首次從科研人員中選拔航天員載荷專家后,他毫不猶豫地報名。經過五年訓練,張洪章適應了航天員的工作要求,并將太極拳中的技巧應用于離心機訓練中。他表示,空間站中的每個實驗項目都凝聚著地面科研人員的心血,能夠在太空完成這些實驗既是幸運,更是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