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動駕駛領域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協同浪潮。近日,Stellantis、英偉達、優步與富士康四大行業巨頭宣布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構建覆蓋研發、制造到運營的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完整生態鏈。這一跨界聯盟被業界視為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中的關鍵突破,標志著行業從技術驗證邁向規模化落地的新階段。

根據合作框架,Stellantis將依托其LCV平臺與STLA Small AV-Ready架構,開發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車輛平臺。該架構通過集成冗余系統、先進傳感器及高性能計算模塊,在確保安全性的同時優化運營成本。英偉達則提供基于Drive AGX Hyperion 10架構的全棧軟件解決方案,其核心安全設計可實現單一故障下的安全停車,并通過多模態傳感器套件構建360度防護體系。富士康憑借消費電子領域的精密制造經驗,負責傳感器校準與車載計算單元的適配調試,確保硬件集成達到工業級標準。
作為運營主體,優步將整合全球網絡資源,構建從用戶下單到車輛維護的全流程管理體系。其服務涵蓋車隊調度、遠程協助、充電清潔及投訴處理等環節,計劃于2028年實現量產車型的商業化運營。此次合作首批交付量達5000輛,遠超當前市場主流水平——截至2025年8月,美國最大商業自動駕駛車隊Waymo僅運營約2000輛。
這場產業聯姻的深層邏輯,在于構建自動駕駛技術的標準化底座。英偉達汽車業務副總裁阿里·卡尼強調,通過模塊化計算架構與傳感器套件,制造商可快速部署4級自動駕駛系統,顯著降低研發門檻。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則指出,消費電子級制造精度為車載硬件集成提供了質量保障,而優步的運營網絡則解決了技術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優步與英偉達已制定更為宏大的目標:到2027年部署1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并構建覆蓋乘客出行、卡車運輸及貨物配送的智能交通網絡。目前,該生態系統已吸納Aurora、Momenta、小馬智行等十余家企業,形成從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的完整閉環。為支撐數據驅動的技術迭代,雙方還聯合開發了基于Cosmos?世界基礎模型的數據工廠,實現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與分析。

中國自動駕駛產業正以獨特優勢參與全球競爭。10月港交所迎來密集上市潮,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同步推進"美股+港股"雙重上市,享道出行則遞交招股書沖刺港股。這三家企業均將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作為核心業務,其商業化進程已領先多數國際同行。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顯示,中國項目在數量與商業化階段均超越美國,蘿卜快跑、小馬智行等企業已在迪拜、新加坡等地建立運營網絡,并計劃拓展至歐洲市場。
中國企業的結構性優勢源于成熟的電動汽車產業生態。完善的電動供應鏈、領先的三電技術及高市場接受度,構成與Waymo、特斯拉競爭的堅實基礎。美國銀行分析指出,美國企業因單車物料成本過高,在規模化部署上顯得保守。高盛預測,到2030年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將爆發式增長,全國超10個城市將投入50萬輛Robotaxi,行業收入達470億美元,較2025年增長近千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