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第47屆東盟峰會上,馬來西亞寶騰汽車攜兩款全新車型——寶騰Saga和寶騰e.MAS 5高調亮相,引發多國政要與媒體關注。展臺現場,各國領導人駐足品鑒,相機快門聲與交流聲此起彼伏。這兩款車型的誕生,不僅標志著吉利控股集團與寶騰汽車八年合作的階段性成果,更成為中馬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產業深度協作的典范。

時間回溯至2017年,當吉利控股以49.9%股權收購馬來西亞國寶級汽車品牌寶騰時,外界曾對這場跨國聯姻充滿疑慮。彼時,寶騰雖頂著“國民驕傲”的光環,但其主力車型Saga和Persona已沿用十余年,技術平臺與工程標準明顯滯后于全球市場。吉利入主后,迅速將旗下爆款車型博越的技術架構引入馬來西亞,通過本地化改造推出寶騰X70。這款搭載智能互聯系統的SUV一經上市便引爆市場,不僅為寶騰注入急需的現金流,更重塑了其“時尚、智能”的品牌形象。
X70的成功為寶騰轉型奠定基礎。2022年,吉利推動寶騰啟動電動化戰略,首款純電車型e.MAS 7憑借本土化研發優勢,連續數月登頂馬來西亞電動車銷量榜首。2025年9月,位于霹靂州丹戎馬林的馬來西亞首座純電動車工廠正式投產,該廠初期年產能達2萬輛,未來可擴展至4.5萬輛,成為汽車高科技谷(AHTV)的核心載體。此次峰會展出的e.MAS 5,正是該工廠即將量產的第二款電動車型。
這場跨越八年的合作遠不止于技術輸出。吉利為寶騰量身定制的“北斗七星戰略”,涵蓋產品、技術、人才、管理四大維度,構建起獨特的“寶騰模式”。在供應鏈層面,吉利推動寶騰238家本土供應商升級,并引入28家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供應商,創造超15萬個就業崗位。2024年4月,寶騰首個海外研發中心落戶中國寧波,實現與吉利研發體系的深度耦合,標志著其自主研發能力邁入新階段。
數據印證著轉型成效:寶騰連續六年穩居馬來西亞市場銷量第二,市占率持續提升。這種“全價值鏈出海”模式,打破了傳統市場換技術或單純代工的窠臼。對馬來西亞而言,國民品牌得以延續,工業能力顯著提升,就業與出口雙豐收;對中國車企來說,則驗證了技術標準與管理體系的海外適應性,深化了全球產業布局。
吉利控股的全球化戰略正與“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共振。2024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千萬輛級,連續十年領跑全球新能源市場。2025年前三季度,集團總銷量達295.3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54%,創歷史新高。在技術輸出領域,吉利不僅為寶騰提供多款產品及發動機技術,還與法國雷諾集團等開展跨國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基于寶騰項目的成功經驗,中馬兩國在丹戎馬林共同打造的汽車高科技谷(AHTV)已升維為產業未來定義者。該項目規劃到2035年形成50萬輛整車年產能,其中半數用于出口,同時構建服務全球市場的100萬套零部件供應鏈。作為馬來西亞國家發展計劃重點項目,AHTV將承擔“研發+制造+出口”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角色,推動東盟區域新能源技術升級。
這場合作揭示了國際產業協作的新范式:不要求合作方推倒重來,而是通過技術賦能與管理優化,幫助本土產業在現有基礎上實現能力躍升。吉利帶給寶騰的,不僅是單一車型或技術,更是一套可自我進化的產業生態體系。這種“授人以漁”的模式,為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也標志著“一帶一路”合作從商貿往來向技術協同、綠色發展等更高維度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