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磁共振成像(MRI)設備核心部件供應商寧波健信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信超導”)近日引發市場關注。這家以超導磁體為主營產品的企業,在IPO進程中創造了A股市場從過會到提交注冊申請的最短時間紀錄——0天。10月21日,公司完成過會后立即提交注冊申請,其上市進程的推進速度引發行業熱議。
公開資料顯示,健信超導的產業布局可追溯至1998年。創始人許建益聯合合伙人進入磁共振領域,2003年與兒子許電波共同成立健信機械,專注于0.35T永磁體研發。經過多年技術積累,健信機械在2009年成為全球永磁體銷量冠軍。2013年,許氏家族設立健信超導,并通過資產收購整合MRI核心部件業務,形成如今以超導磁體為主導的產品體系。根據灼識咨詢數據,2024年該公司超導磁體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五,國內企業位列第二,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超導磁體供應商。
股權結構方面,許氏家族呈現高度集中態勢。許建益、許電波、許卉三人直接持股比例達50.23%,通過表決權安排合計控制59.92%股權。外部戰略投資者中,上游供應商寧波韻升(600366.SH)持有8.72%股份,雙方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報告期內寧波韻升始終位列前兩大原材料供應商,2022年采購占比達27%。下游客戶層面,富士膠片集團既是連續多年的第一大客戶,又通過合資公司蘇州柏爾特形成業務綁定;2024年新晉前五大客戶的GE醫療則持有3.1%股權,產業鏈上下游資本關聯特征顯著。
募資計劃顯示,公司擬通過IPO募集7.75億元,其中5.35億元投向超導磁體產能擴張項目,2.4億元用于新型超導磁體研發。但產能利用率數據引發質疑:超導產品2024年產能利用率僅78%,今年上半年升至85%;永磁產品同期從接近100%降至86%。研發端同樣存在隱憂,2022-2024年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66%、5.42%、6.5%,顯著低于同行14%-18%的水平,三年累計研發投入7239.64萬元,未達科創板8000萬元的隱性門檻。
在監管問詢壓力下,公司調整了募資方案。相較于首版招股書,第二輪問詢后砍掉了9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項目。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公司累計分紅近7000萬元,占同期凈利潤的43%。這種“先分紅后融資”的操作模式,配合主動縮減補流項目的策略,被市場解讀為提升過會概率的戰術調整。目前其IPO注冊結果尚未揭曉,最終能否登陸科創板仍存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