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人工智能行業招聘市場呈現供需兩旺態勢,招聘職位數量同比增長11%。這一增長趨勢反映出AI技術在各領域加速落地帶來的用人需求激增,同時也吸引著更多人才向該領域集聚。
從崗位結構看,算法工程師、數據標注/AI訓練師和AI產品經理三大核心崗位需求增長最為顯著。其中AI產品經理崗位招聘量同比激增178%,成為增速最快的職位類型。報告指出,不同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呈現差異化特征:算法工程師崗位對學歷要求最高,近九成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數據標注/AI訓練師崗位則展現出更強的包容性,45%的崗位僅要求大專學歷;AI產品經理崗位在專業技能和行業經驗方面要求更為綜合。
薪資水平方面,AI產品經理全國平均招聘月薪達19459元,其中杭州以28659元的平均月薪領跑全國。算法工程師崗位因技術門檻較高,薪資水平同樣位居前列。這種薪資差異既體現了市場對核心技術的價值認可,也反映出不同崗位在產業鏈中的定位差異。
在企業規模分布上,中小微企業成為AI人才招聘的主力軍。數據顯示,員工人數在300人以下的企業招聘占比超過80%,這表明AI技術應用正從大型科技企業向更廣泛的商業場景滲透。中小企業的活躍參與,為AI技術落地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應用場景,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地域分布呈現明顯集聚效應。北京在算法工程師、數據標注/AI訓練師和AI產品經理三大核心崗位的招聘需求量均位居全國首位,展現出其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的領先地位。這種地域集中現象既與當地完善的產業生態有關,也反映出人才向創新資源密集區域流動的趨勢。
人才供給端呈現出年輕化特征。35歲以下求職者在AI核心崗位中的占比達到八成至九成,顯示出這一領域對青年人才的強大吸引力。報告特別指出,隨著AI技術向金融、醫療、教育等傳統行業加速滲透,越來越多具備跨行業背景的人才開始進入AI領域,形成了技術專家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多元化人才結構。
這種人才生態的多元化發展,不僅為AI技術創新提供了更豐富的視角,也推動了技術在具體場景中的落地應用。不同專業背景人才的融合,正在催生新的職業形態和技能需求,促使人才市場形成動態平衡的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