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大會展中心,一場聚焦全球數字貿易的盛會吸引了無數目光。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以尖端科技和互動體驗為核心,在為期五天的展期內,迎來了25.7萬名觀眾。這場展會不僅規模遠超去年,更以15.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和1812家參展企業,成為數字貿易領域的重要風向標。
展區內,人工智能(AI)技術的深度應用成為最大亮點。在主題展區中央,兩臺人形機器人上演了一場激烈的“格斗秀”,騰挪跳躍間引得觀眾紛紛駐足拍攝。而在腦機接口展區,體驗者頭戴設備,系統通過實時捕捉腦波信號,為其調配出專屬的“情緒香水”,這種科技與人文的結合令人耳目一新。不遠處的大屏幕前,一只虛擬恐龍成為“明星”,游客只需揮揮手,就能實現喚醒、喂食等互動,仿佛置身未來世界。
人工智能展區的擴容尤為引人注目。今年,該展區面積較往年增加一倍,超過3萬平方米,匯聚了300余家AI企業。在核心主題展區,DeepSeek生成式AI現場創作詩歌和音樂,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則以街舞表演吸引眼球。這些應用不僅展示了AI的創造力,更預示著其與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
在星物種機器人展位,一臺清潔機器人正在演示復雜任務。它不僅能取清潔噴頭、掀馬桶蓋,還能精準識別衛生死角并自主規劃路徑。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國內首款“人機協作”空間場景具身智能清潔機器人,融合機械臂、深度相機與激光雷達技術,突破傳統2D平面作業限制,實現全自主3D空間保潔,目前主要應用于市政街道、公園樞紐站等公共空間。
樂奇(Rokid)展位則展示了另一款吸睛產品——智能眼鏡。這款僅重49克的眼鏡搭載了攝像頭、芯片、電池等零部件,用戶只需發出指令,就能實現拍照、翻譯、導航等功能。更貼心的是,拍照時閃光燈會亮起,以保護被拍攝者的隱私。
健康領域同樣不乏創新。杭州秋果計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中醫健康智能手表成為焦點。這款手表集成了中醫四診儀和高端心電芯片,不僅能檢測血糖、心率,還能通過AI技術實現舌診、脈診。觀眾佩戴后,3分鐘內即可獲取健康數據和分析報告。
AI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也在加速。星物種機器人斬獲1600余臺訂單,其中阿聯酋客戶預定了200臺;“圖靈1號”清潔機器人訂單金額達3億元。據杭州市商務局透露,在人工智能展區第一輪續簽摸底中,超半數企業表達了繼續參展的意向。
文化出海成為另一大熱點。數字文娛展館集聚了218家網文、網劇、網游參展單位,首發10余款新產品。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趙瑜佩指出,隨著數字技術發展,文化“新三樣”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預計到2027年,網絡文學出海作品將突破100萬部,網劇海外收入有望達100億美元,游戲出海收入將超250億美元。
在敦煌石窟互動音樂展廳,AI技術讓傳統古樂器“活”了過來。觀眾站在屏幕前做出懷抱琵琶的動作,屏幕上便會出現其演奏的實時畫面;隔空揮手時,箜篌樂聲隨之響起。這些樂器均根據敦煌石窟榆林25號窟的壁畫復原仿制,通過攝像頭識別人體骨骼關節點,實時模擬聲音。
中南卡通推出的蘇東坡數字人則將歷史名人帶入現代生活。在數字人全息艙前,游客提問不斷,從詩人生平到即興互動,數字人均能應對自如。據公司副總經理沈杰介紹,這款數字人在大模型支持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已成為杭州文化的宣傳“大使”。
華數傳媒在“AI+新視聽”領域的探索同樣值得關注。其展出的華數智能體矩陣和《新父與子》系列動畫,通過大模型技術,用戶只需輸入一句話,即可自動生成劇本、分鏡和場景圖片,最終形成2至5分鐘的短篇動畫,大幅提升了創作效率。
這場展會不僅是一場科技盛宴,更成為全球數字貿易合作的重要平臺。據統計,本屆數貿會共組織382項“首發”“首秀”“首展”,涵蓋數字文娛、康養、家居等領域;舉辦1219場對接活動,線上采供匹配達26萬次,采購總金額超300億元,其中國際訂單占比71.5%,彰顯了中國數字技術的全球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