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企業正圍繞人工智能展開激烈角逐,阿里巴巴內部的人才布局迎來新一輪調整。據可靠消息,原智能信息事業群首席科學家、集團副總裁許主洪(Steven Hoi)已轉任通義實驗室要職,負責多模態交互模型方向的研究工作,直接向阿里云CTO周靖人匯報。
這位兼具學術影響力與產業經驗的AI專家,今年2月以IEEE Fellow和斯坦福大學認證的"全球1%頂尖科學家"身份加入阿里,最初負責智能信息事業群的多模態應用開發。該事業群旗下擁有夸克、UC瀏覽器等億級用戶產品,許主洪的加入曾被解讀為阿里加速C端產品AI化轉型的重要信號。
僅半年后,這位AI大牛的崗位變動引發行業關注。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調整反映了阿里"AI驅動"戰略的深化——在應用創新與基礎研發的平衡中,企業選擇將核心資源向底層技術傾斜。"讓頂尖科學家回歸基礎研究,是確保技術領先性的關鍵決策。"接近阿里的人士分析稱。
通義實驗室作為阿里大模型技術的核心研發機構,在周靖人帶領下已構建覆蓋語言、視覺、語音的全模態模型矩陣。其開源模型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廣泛認可,此次許主洪的加入,將使其在多模態預訓練領域的突破性研究(如低成本訓練策略)與實驗室工程能力形成協同。
多模態交互被視為下一代AI技術的突破口。該領域旨在讓機器同時處理文本、圖像、音頻等多種信息形式,實現更自然的交互體驗。谷歌Gemini、OpenAI GPT-4o等國際領先模型均在此方向布局,阿里此前發布的Qwen-VL、Qwen-Audio等模型也展現了相關能力。
許主洪的學術背景與產業經驗高度契合這一戰略方向。其研究長期聚焦多模態預訓練,提出的創新方法曾影響全球大模型研發路徑。在通義實驗室的新崗位上,他將推動技術突破與產品落地的深度融合,為夸克、淘寶等前端應用提供底層支持,同時探索智能助理、AI硬件等新型交互形態。
這場人才調整折射出科技巨頭的戰略邏輯:從吳泳銘兼任阿里云CEO到核心科學家向基礎研發集中,顯示企業對底層技術掌控力的重視。據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調整屬于集團正常轉崗,但背后是"集中資源突破核心模型"的明確導向。
在AI應用商業化路徑尚不清晰的當下,基礎模型的代際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阿里選擇將戰略重心向底層技術傾斜,既是對技術規律的尊重,也體現出在行業變革期保持戰略定力的決心。這種資源分配方式的轉變,或將重新定義科技巨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