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手機市場因一場“錄中美拍”功能命名爭議被推上風口浪尖。榮耀首席影像工程師羅巍在社交平臺公開質疑vivo新機影像技術存在抄襲嫌疑,稱其新發布的“錄中美拍”功能與榮耀兩年前推出的同名技術高度相似,引發行業對技術原創性與營銷邊界的激烈討論。
據羅巍發布的對比截圖顯示,vivo在近期新品發布會上對“錄中美拍”功能的介紹,與榮耀2022年Magic4系列發布時的技術表述存在多處重合。榮耀方面認為,作為該功能的首創者,vivo在營銷話術上的趨同可能構成對自身創新成果的不當利用。目前vivo尚未通過官方渠道回應此事,但部分行業人士私下透露,vivo的“錄中美拍”技術基于獨立研發,擁有多項專利支撐,否認存在抄襲行為。
這場爭議恰逢兩大品牌新品發布前夕——vivo將于10月13日推出X300系列,榮耀則計劃在10月15日發布Magic8系列。這種“未發先戰”的現象,折射出當前手機市場在存量競爭下的高度內卷。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已延長至33個月,消費者對技術創新的敏感度顯著提升,促使廠商在營銷層面展開更激烈的差異化爭奪。
網絡輿論呈現明顯分化。支持榮耀的網友認為,功能命名作為技術傳播的重要載體,應當受到尊重。數碼愛好者指出,在硬件同質化嚴重的當下,任何形式的創新都需保護,否則可能打擊研發積極性。而反對聲音則質疑,僅憑營銷口徑相似就判定抄襲缺乏依據,vivo在影像領域長期深耕,其新機搭載的2億像素主攝、蔡司鍍膜等技術具有明顯差異化。
行業分析指出,這場爭議本質是技術內卷的必然結果。當前手機市場面臨三重困境:其一,硬件配置高度趨同,直屏、折疊屏、影像傳感器等核心部件參數差距縮小;其二,軟件功能同質化嚴重,AI修圖、語音助手等應用場景高度重疊;其三,營銷創新空間壓縮,品牌被迫在細節表述上爭奪消費者注意力。某頭部廠商研發負責人坦言:“現在任何新技術,半年內就會被同行跟進,真正的顛覆性創新越來越難實現。”
技術微創新成為破局關鍵。以折疊屏為例,vivo通過減薄機身提升便攜性,華為推出三折疊形態探索新場景,小米則在小屏交互上做出差異化。這些改進雖非革命性突破,但通過持續迭代逐步構建技術壁壘。資深分析師認為,未來競爭將集中在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底層等“卡脖子”領域,哪怕每次進步微小,日積月累也能形成質變。
場景化創新同樣被視為重要方向。消費者需求已從單一參數比拼轉向多場景體驗,例如游戲場景下的散熱優化、辦公場景中的跨設備協同、戶外場景的耐用性提升等。某品牌市場總監表示:“現在需要深入挖掘用戶在不同環境中的真實痛點,通過軟硬件協同提供精準解決方案,而非堆砌技術參數。”
這場爭議暴露出行業深層次矛盾:在市場增長停滯、技術突破放緩的背景下,廠商如何在競爭與協作間找到平衡。有觀點認為,與其在營銷層面互相攻訐,不如將資源投入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的創新。畢竟,在換機周期持續拉長的今天,只有突破性技術才能重新激活市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