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迎來歷史性時刻——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完成第100次發射任務。此次發射的試驗三十號衛星01、02星精準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這型功勛火箭成為我國第二款實現百次發射的單一型號運載工具。
自1992年8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以來,長征二號丁已跨越三十余載征程。這款誕生于新一代返回式衛星發射需求的火箭,在1992至1996年間以"三戰三捷"的優異表現,助力中國航天走出低谷,被授予"優質運載火箭"稱號。其可靠性、性能與安全性優勢,使其成為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的主力軍。
火箭總設計師談學軍見證了這型"老將"的蛻變歷程。他指出,從第1發到第50發耗時28年,而第二個50發僅用5年多完成。這種指數級增長背后,是技術團隊持續創新的結果:2018年與遠征三號上面級配合實現星座高低異軌組網;2021年搭載柵格舵落區控制系統,將落區范圍縮小80%;2023年更以一箭41星創下國內紀錄,推動商業航天進入新階段。
在空間科學探索領域,長征二號丁同樣功勛卓著。"悟空號"暗物質探測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羲和號"太陽探測衛星等重大項目,均由其護送升空。截至目前,該型火箭已將300余顆各類衛星送入太空,涵蓋遙感、測繪、空間科學等多個領域。
面對年均發射次數從個位數躍升至十余次的高密度任務,研制團隊通過批量化設計、生產和測試,構建起通用化研制體系。測試發射周期縮短至11個工作日,人員配置減少50%,卻實現4個月快速履約能力。第四代地面測發控系統引入大數據技術,實現"一鍵式自動測發",使前端測試環節實現無人化操作。
這支平均年齡持續降低的隊伍中,"90后""00后"已成中堅力量。他們運用新技術優化設計流程,改進制造工藝,在確保百次發射全勝戰績的基礎上,持續提升火箭運載能力。從戈壁灘的首飛成功,到如今年發射量突破15次的紀錄,長征二號丁用持續創新詮釋著"金牌火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