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賽道再起波瀾,小紅書以“小紅卡”會員服務切入,試圖在流量與低價主導的競爭中開辟新路徑。這款定價168元的年卡,不僅包含“馬路生活節”活動門票,更提供數千家精選門店全年9折權益,成為首個平臺級本地生活付費訂閱產品。
小紅書的入局并非偶然。作為生活方式社區,平臺每天產生大量關于咖啡館、展覽、Citywalk路線的真實推薦,但用戶從“種草”到消費的轉化始終存在斷層。交易產品負責人萊昂指出:“我們不僅要為商家引流,更要直接促成交易。”這種思考催生了“小紅卡”的誕生——通過精選機制降低決策成本,構建從線上到線下的完整閉環。
與傳統平臺“大而全”的覆蓋策略不同,“小紅卡”采用“社區共識篩選”模式。平臺結合用戶口碑、AI分析與人工探訪,從海量商家中遴選出首批合作門店,賦予“小紅卡精選”標識。對用戶而言,這意味著無需比價即可享受優質服務;對商家來說,則能觸達高消費力、愛分享的用戶群體。一筆通過“小紅卡”完成的交易,往往能轉化為真實筆記,形成“交易-口碑-流量”的正向循環。
在競爭邏輯上,“小紅卡”突破了“內容+低價”的傳統框架。當其他平臺用折扣吸引用戶時,小紅書選擇以“體驗”為核心。168元年費不僅包含活動權益,更通過簡化交易流程、強化社區信任,為用戶創造“無感”消費體驗。萊昂坦言,付費門檻旨在測試用戶對“精選”價值的認可度——用戶購買的不僅是折扣,更是平臺背書的品質保障。
這種模式對商家具有獨特吸引力。參與“小紅卡”的門店主普遍認為,小紅書用戶更注重氛圍與服務,而非單純價格。一筆交易可能帶來一篇高質量筆記,進而吸引同頻消費者。這種“軟價值”的傳遞,是傳統流量采買難以實現的。
然而,“小紅卡”的擴張面臨多重挑戰。首要任務是培養用戶長期付費習慣。當節日活動熱度消退后,如何讓用戶持續感知“精選”帶來的信息價值與體驗優化,成為關鍵問題。頂級商家的拓展難度不容小覷——優質門店往往客流穩定,缺乏打折動力,若合作商家質量下滑,“精選”標簽的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規模化運營同樣考驗團隊能力。目前試點僅限上海、杭州、廣州三城,精細化運營尚可實現。但若推廣至全國,覆蓋數萬門店時,如何保持篩選標準的一致性,將是對組織能力的巨大挑戰。
從更深層次看,“小紅卡”目前更像是“馬路生活節”的增值服務,但其潛力遠不止于此。若能成功融入用戶日常生活,它可能成為小紅書商業模式的核心——通過付費會員篩選高意愿用戶,用“精選+折扣”降低決策門檻,推動“種草”到交易的轉化。更值得期待的是,這種訂閱模式若在本地生活領域驗證成功,未來可復制至二次元游戲、潮流電商等垂直領域,搭建內容到交易的橋梁。
這場實驗的價值,不在于短期市場份額的爭奪,而在于為小紅書指明了一條深化商業模式的路徑。它試圖證明:在本地生活領域,基于社區信任的“體驗”價值,可以超越單純的流量與低價競爭,構建起一個以優質內容吸引用戶、用會員服務促成交易、再以真實反饋反哺社區的閉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