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億歐智庫發布了一份關于中國超融合信創市場的深度分析報告,從市場規模、應用場景、建設路徑、供應商生態及技術演進五個維度展開,為行業提供系統性參考。報告指出,超融合架構通過軟件定義存儲(SDS)與軟件定義網絡(SDN)的技術融合,有效解決了傳統IT架構運維復雜、總擁有成本(TCO)高企的痛點,但在技術路線選擇、專業人才儲備等方面仍面臨挑戰。
市場規模方面,2020年至2029年期間,中國超融合信創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市場規模已達248億元,預計到2029年將突破更高水平。當前市場中,H3C、SmartX等本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AI技術與超融合的深度融合成為新趨勢。例如,NVIDIA GPU等硬件的引入顯著提升了IT資源效率,為云原生應用的普及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應用落地層面,超融合信創方案已在政務、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實現突破。政務領域聚焦于OA系統國產化,目標到2027年實現CPU國產化率70%-80%;醫療領域,三甲醫院通過部署超融合架構承載HIS、PACS等核心系統,數據處理效率提升30%以上;教育領域則規劃分階段推進IT架構升級,2027年完成基礎資源整合,2035年實現全面智能化轉型。然而,各領域均面臨ARM與x86架構選型、數據安全防護等共性問題。
建設方法論上,報告提出分階段實施策略:2022年至2027年從辦公自動化系統向生產制造類系統延伸。關鍵實施要點包括:根據業務需求選擇CPU(如ARM架構的鯤鵬、飛騰,x86架構的兆芯)、操作系統(統信UOS、麒麟OS)及數據庫(OceanBase、openGauss);通過POC測試驗證性能;強化SM2/SM3/SM4國密算法等安全措施。例如,某金融機構采用超融合架構后,資源利用率提升40%,運維成本降低25%。
供應商生態方面,本土廠商與外資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浪潮信息、聯想、華為等提供“硬件+軟件+服務”的全棧解決方案,VMware、Nutanix等外企則以靈活性見長。具體實踐中,H3C UIS方案可在30分鐘內完成部署,華為FusionCube通過分布式存儲架構將系統可靠性提升至99.999%。金融行業更注重信創合規與資源池化,醫療行業則強調快速部署與運維簡化。
技術演進方向顯示,超融合信創將與云廠商深化合作,加強Kubernetes容器編排集成,支持容器化應用部署。AIOPS(智能運維)技術的引入可實現故障預測與自動修復,邊緣計算與超融合的結合則能滿足AI、IoT場景的實時處理需求。其中,精簡型超融合設備因適配邊緣環境,將成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推動行業向高效、安全、智能化方向持續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