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與中秋雙節(jié)將至,假期安全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無論是選擇外出旅行還是在家休息,確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始終是首要任務。為了幫助廣大市民更好地掌握應急安全知識,踐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理念,我們特別推出假期安全科普系列內容,涵蓋交通出行、文旅娛樂和居家生活三大主題,助力大家度過一個平安愉快的假期。
首期內容聚焦公路自駕出行的安全注意事項。自駕前,車輛檢查是關鍵。輪胎方面,需確認磨損程度和胎壓是否正常;發(fā)動機機油和冷卻液的液位也要仔細查看;制動系統(tǒng)需檢查剎車片是否磨損過度;燈光系統(tǒng)則要確保大燈、霧燈、轉向燈和剎車燈功能完好,必要時及時更換。對于新能源車主,還需特別檢查充電接口是否完好,以免影響行程。
在高速公路上,匝道口附近是事故高發(fā)區(qū)域。部分駕駛人因不熟悉路線,常在匝道口附近突然減速、變道甚至停車倒車,極易引發(fā)追尾事故。建議提前規(guī)劃路線,進入匝道前留意交通標志,避免急剎或隨意變道。十字路口車流量大,駕駛人應遵守交通規(guī)則,低速行駛,主動禮讓行人和直行車輛。夜間或無信號燈的郊區(qū)路口,需減速慢行并交替使用燈光提醒對向車輛。
隧道駕駛需格外注意光線變化。進入隧道前,應提前降速并開啟近光燈,保持安全車距,避免變道或超車。駛出隧道后,眼睛需適應光線變化,切勿立即加速。在縣道、鄉(xiāng)村道路或山區(qū)公路行駛時,要嚴格遵守限速規(guī)定,彎道處不超車、不逆行,下坡時避免空擋滑行,上坡時控制油門,經過村莊或路口時提前鳴笛,夜間用遠近光燈交替示意。
特殊天氣下的駕駛技巧同樣重要。雨天行車前,需檢查雨刮器是否老化,并根據雨勢調整速度,確保視線清晰。路面濕滑時,制動距離會延長,建議普通道路車速降至晴天的80%,高速則降低20%。急剎車易導致側滑,應提前松油門自然減速。雨天避免使用遠光燈,因雨水會反射光線形成光幕,影響視線。若遇團霧,需立即減速,能見度低于50米時,時速不得超過20公里,并盡快駛離高速。發(fā)生事故時,應開啟雙閃燈,在車后150米外放置警示標志,人員撤離至安全區(qū)域后報警。
交通事故的緊急處理也不容忽視。發(fā)生碰撞后,第一時間撥打122或110,說明事故地點、經過和人員傷亡情況。城市道路需在車后50至100米處放置三角牌,高速則延長至150米外。若車輛無法移動,人員應迅速撤離。遇有人員受傷,切勿隨意搬動,可用干凈布料按壓止血10至15分鐘;疑似骨折時,勿強行復位。若車輛落水,電路未失效前立即解開安全帶并降下車窗,優(yōu)先使用安全錘破窗,未及時破窗時,待車廂灌滿水后深吸氣猛推車門逃生,但需注意屏氣時間,避免缺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