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雷軍年度演講》中,雷軍以“改變”為核心,回顧了小米近五年從互聯網企業向“硬核科技公司”轉型的歷程。他坦言,2020年小米創業十周年時,盡管營收突破2000億元并躋身世界500強,但行業巨頭的壓制、團隊的疲憊以及外界“組裝廠”的質疑,讓他一度陷入內耗。通過半年內四五十次復盤會議,小米明確了方向:聚焦底層核心技術,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元研發資金。
轉型過程中,小米在團隊建設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外部引進盧偉冰等高管,內部培養朱丹等年輕領軍者,研發團隊規模從2020年的數千人擴展至超2萬人。研發投入從2020年的93億元增至2024年的241億元,2025年預計達到300億元。這一系列舉措為小米的技術突破奠定了基礎。
芯片領域是小米轉型的重中之重。早期松果電子的失敗,因切入點選擇失誤和團隊協同不足,讓小米一度受挫。2021年,小米重啟芯片項目,克服業務滑坡和同行折戟的壓力,最終在2025年推出3nm制程的玄戒O1芯片,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具備該能力的企業。這一突破不僅證明了小米的技術實力,也為其高端化戰略提供了核心支撐。
汽車領域同樣成果斐然。小米SU7系列成為20萬以上最暢銷轎車,SU7 Ultra刷新紐北量產電動車圈速紀錄。2025年發布的SUV車型YU7交付量突破4萬臺,家庭用戶占比達69%。小米還推出含26項選配的定制服務,并建立400余平方米的定制中心,踐行“豪華平權”理念,讓更多用戶享受高端體驗。
除了芯片和汽車,小米在2025年還發布了小米17系列手機、平板8、米家洗衣機等全生態新品。武漢智能家電工廠即將投產,進一步鞏固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雷軍強調,這場蛻變源于對初心的堅守和對技術的執著。即便投入巨大,小米仍堅定前行,最終實現跨手機、汽車、家電三大領域的突破,重塑了企業的骨骼與靈魂。











